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

如题所述

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
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
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
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
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
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
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
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
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
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
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
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4
为什么在我妈眼里,我一无是处?

他们一家人父母相亲相爱,小孩有朝气。无论家庭中经历什么事情,一家人总能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就像网友所说:“我不知道家是什么,直到看到他们,我也想有个家。”

作为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人,除了羡慕董文洁和方圆的有趣的相处方式,更多的还是被他们与孩子方一凡(周奇 饰)的相处模式所吸引。
1、他们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

在剧中,方一凡在开学典礼上为了给自己喜欢的女神拍照,结果从主席台顶层上摔了下去。在被老师和家长紧急送往医务室后,父亲方圆发现了方一凡是在伪装。不但没有当场揭穿,还让妻子董文洁一起帮忙演戏,转移老师的注意力。他理解孩子是害怕扰乱了开学典礼而被老师批评,故意伪装的。这种情况下,能有几个父母可以做到这个程度。

后来,董文洁在儿子的卧室里发现了成年杂质,她本想拿走扔掉,却被方圆拦了下来,并且放回原处,假装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并给她解释说,孩子在这个年纪看这个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并且会有自己的小秘密,要接受孩子慢慢长大的事实。

这件事,我们身边的父母除了会把这些东西扔掉以外,必定还会苦口婆心的教育一番。这饭和谐的场景怕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碰到。

2、他们尊重孩子的梦想

方一凡是一个调皮捣蛋、古灵精怪、性格如同“泼猴儿”的男生。高考在即,却从没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很是让父母头疼不已。当得知还有艺考这条途径时,立马回家告诉了父母。

父亲方圆动用身边的资源帮忙考察方一凡是否适合艺考,在经过专业人员的建议后,又义无反顾的让方一凡去参加艺考培训。

母亲董文洁也做了很多功课,她查了艺考中的专业和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并且还了解了相应的录取率,为了孩子,甚至不惜与有些小矛盾的教练去打听艺考的情况。

对于方一凡的每一个决定,他们不是盲目的支持,而是实实在在的引导孩子靠近自己的梦想。

3、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

董文洁和闺蜜在楼梯口看到了方一凡和乔英子拥抱在一起,并没有立即去阻拦,除了对孩子自尊心的保护,更是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在帮助好朋友减压。尽管这两个孩子的父母为了这件事情起了争执。但是他们一家仍然选择相信孩子所说的。甚至不惜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与闺蜜产生隔阂。

尽管,保护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天性,但是选择在这件事情中相信孩子的父母却是很少的。

但是,在我妈眼里,我怎么就一无是处呢?
初中的时候,我学习成绩靠前,与同学关系不错,同时也担任班长等要职,是老师、邻居、亲朋好友眼里的优秀的孩子。不管在什么场合,总会是那个被拿出来做参考的标准。说心里话,我从没有骄傲过,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些。

而在家里,我妈总是嫌弃我起床太晚、回家不做作业、不与邻里街坊走动等等种种千奇百怪的说辞来教育我,甚至看到新闻里一些中学生发生打架斗殴等不良作风问题的时候竟然也警告我,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

可是,在那个青春叛逆的时期,哪里能够忍受我妈这般的不信任。于是,直接与我妈吵起来了,我说我自己都有数,用不着你管。我妈是个急性子,也不会停下来不说话,当然是立即提高嗓音开骂。我们家在马路边,为了防止被路人看笑话,我就直接回学校了。

为了和我妈赌气,我能待在学校的日子都坚决不回家。

而我与我妈的隔阂就此产生了。后来只要家里讨论到有关我的事情,我妈都觉得我一无是处。

我那个时候就在想:“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而到了今天,在一个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与父母的交流仅限在报喜不报忧之中,几乎没有一起探讨深刻问题的时候。自然地,我妈也没有说我不好的机会了。

所以,期望作为父母的人,能够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带孩子一起探索成长中的乐趣,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所拥有的权利,也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这个社会。

让他们明白,也许自己并不完美。但在父母眼中,他们独一无二,不可取代。
第2个回答  2018-01-31
谦虚过度。
第3个回答  2018-09-21
因为孩子是个人事业个人成就的拖油瓶
第4个回答  2018-01-31
恨铁不成钢,因为你确定一无是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