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把握分寸?

如题所述

人生之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就是分寸二字。善把握、有自知、能稳重、持理性,就是待人处世的分寸了。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其寓意就是恪守分寸。分寸是一种力量。生活中对分寸操持得很好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首先是一个征服并升华了自己的人,是一个悟性高与定力好的人,这并不容易。分寸是一种成熟。植物需要阳光和雨露,人生也少不了学习与历练。或许你年少无知时吃了不少亏,但有失必有得,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受挫一次,对生活的领悟就加深一层;失误一次,对人生的醒悟就增添一分;不幸一次,对世间的人事就冷静一些;磨难一次,对成功的理解就辩证一点。人生,大凡借此渐入佳境。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在跟孔子谈论师兄弟们的性格及优劣时,忽然向孔子提了个问题:“先生,子张与子夏两人哪一个更好些呢?”

孔子想了一会,说:“子张过头了,子夏没有达到标准。”

子贡接着说:“是不是子张要好些呢?”

孔子说:“过头了就像没有达到标准一样,都是没有掌握好分寸的表现。”这就是过犹不及的来源。

有一回,孔子带领弟子们在鲁桓公的庙堂里参观,看到一个特别容易倾斜翻倒的东西。孔子围着他转了好几圈,左看看,右看看,还用手摸摸、转动转动,却始终拿不准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于是,就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大概是放在坐位右边的器物。”

孔子恍然大悟,说:“我听说过这种器物。它什么也不装时就倾斜,装物适中就端端正正的,装满了就翻倒。君王把它当作自己最好的警戒物,所以总放在座位旁边。”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弟子们便去取水,慢慢地往里面倒。刚到一点水,他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他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他就翻了,多余的水都洒出来。孔子慨叹说:“唉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

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的说:“聪明要用愚钝来调节;功盖天下,要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要用怯懦来调节;富甲四海,要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

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刨根究底地问:“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鼓器警示自已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治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道:“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们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干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纠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失就更改。自天子以下,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责谤,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例子来?”

孔子说:“好啊,卫武公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九十五岁时,还在令全国说:‘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官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心悦诚服地面露喜悦之色。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高调理事 低调做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