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军都装备了哪些型号的飞机?

各种用途的军用飞机都算上,最好有详细的资料。最好不要贴网址,要是实在很好的话就贴。谢谢了。

以下三款是美军二战时期生产和装备最多的三款飞机:
P-47:15683架(攻击力最强);
P-51:15560架(综合实力是二战战斗机最好的,是最先进的战机);
P-40:13738架(名机,较廉价,广泛装备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另外还有:
P-26“玩具枪”:研制于二战前,美国第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但不久即显落伍,故美军基本上未见装备,也未能参加二战;
P-35、:舍维尔斯公司产品,美军未有大量装备,但在珍珠港事件中击落多架日本飞机,包括比它先进得多的零式,另在中国空军装备有一定数量,是抗战初期的主力战机;
P-40:战前及战争初期主力战斗机,大量出口到英、苏、中等国,性能不敌零式、BF109等敌机;
P-38“闪电”:双发单坐重型战斗机,动力强劲,火力威猛,是第一种能战胜零式的美国战斗机;
P-39“飞蛇”:发动机后置的怪物,高空性能不好,在美军未有大规模装备,但援苏的“飞蛇”在卫国战争中大有斩获,特别是其桨毂中的37毫米机炮留给苏军深刻印象;
P-43“枪骑兵”:共和公司产品,用于出口中国等国家,美军未有大量装备,但可看作是P-47的前身;
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在设计之初就装备雷达的战斗机,体形巨大但仍拥有较佳的机动性,加上强大的火力可完全可以与敌方战斗机对抗,其机载雷达在实战表现不错,在中国战区作战中战果显著;
P-63“眼镜蛇王”:P-39的改进型,改善了高空性能,但未有大量装备,反而在改装之后成为空前绝后的“有人驾驶靶机”供战略轰炸机的机枪手练枪;
P-70:A-20攻击机改装的夜间战斗机,未见大规模参展,后被P-61取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5
  P-26“玩具枪”:研制于二战前,美国第一种全金属单翼战斗机,但不久即显落伍,故美军基本上未见装备,也未能参加二战;
  P-35、:舍维尔斯公司产品,美军未有大量装备,但在珍珠港事件中击落多架日本飞机,包括比它先进得多的零式,另在中国空军装备有一定数量,是抗战初期的主力战机;
  P-40:战前及战争初期主力战斗机,大量出口到英、苏、中等国,性能不敌零式、BF109等敌机;
  P-38“闪电”:双发单坐重型战斗机,动力强劲,火力威猛,是第一种能战胜零式的美国战斗机;
  P-39“飞蛇”:发动机后置的怪物,高空性能不好,在美军未有大规模装备,但援苏的“飞蛇”在卫国战争中大有斩获,特别是其桨毂中的37毫米机炮留给苏军深刻印象;
  P-43“枪骑兵”:共和公司产品,用于出口中国等国家,美军未有大量装备,但可看作是P-47的前身;
  P-47“雷电”:世界上最重的单发重型战斗机,火力与防护无与伦比,同时也是美军产量最高的战斗机(16000多架);
  P-51“野马”:美国陆军航空兵绝对主力,层流型机翼使之高空高速性能和机动性一流,兼之以超大的航程,可为战略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使盟军对德对日的战略轰炸得以实施,堪称美国陆基战斗机中综合性能最好的机型;
  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在设计之初就装备雷达的战斗机,体形巨大但仍拥有较佳的机动性,加上强大的火力可完全可以与敌方战斗机对抗,其机载雷达在实战表现不错,在中国战区作战中战果显著;
  P-63“眼镜蛇王”:P-39的改进型,改善了高空性能,但未有大量装备,反而在改装之后成为空前绝后的“有人驾驶靶机”供战略轰炸机的机枪手练枪;
  P-70:A-20攻击机改装的夜间战斗机,未见大规模参展,后被P-61取代;
  海军航空兵:
  F2A“水牛”:在竞标中战胜F4F,但在实战中表现令人失望,很快被其原来的手下败将F4F全面取代;
  F4F“野猫”:战争初期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虽性能不及日本零式,但结构坚固,火力强劲,通过美国飞行员创造的天才般的战术与日本海军航空兵誓死周旋,在中途岛海战等战役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战史,直到被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取代;
  F6F“地狱猫”:F4F的全面改进版,重装甲强火力,动力强劲,结实耐用,零式的头号克星;
  F4U“海盗”:活塞式舰载战斗机的颠峰之作,高空高速性能一流,是世界上第一种时速超过400英里的战斗机,性能全面超越零式,是美国海军综合性能最好的战斗机,但其倒鸥式机翼造成其在低空性能有所缺陷,尤其是起落性能和坐舱视野不良造成其很晚才作为舰载战斗机实用;
  F7F:舰载双发夜间战斗机,因过于巨大在航母上操作不便,只有少量装备,作为陆基战斗机使用,未能参加二战;
  F8F“熊猫”:专门为小型护航航母设计的小型战斗机,性能出色,于战争将要结束时装备美国海军。
  B—17轰炸机是美国第一种成功的战略轰炸机的型号,它可以在高空进行雷达瞄准、实施精确轰炸。1934年8月8日,B—17轰炸机在波音公司开始研制,5年后投入批量生产。B—17是一种大型全金属结构、4发动机、高空远程战略轰炸机,可挂载5--8吨炸弹。B—17轰炸机有A、B、C、D、E、F、G等多种型号的改进型,共生产了12731架,其中174架由英国空军使用。
  B—17轰炸机装有新式的导航设备和比较完善的通信设备,还首次在机上装备了雷达,能在夜间和云上进行轰炸,并能自主地进行远距离飞行。在二战期间,B—17飞机曾不作空重加油直接从北非飞到苏联西部,因而获得了“空中堡垒”的美誉。
  二战中,B—17轰炸机主要用于欧洲战场。从1942年夏季开始,逐步成为盟军空军对德实施战略空袭的主力轰炸机。B—17轰炸机主要的作战任务是:轰炸德国境内的坦克工厂、轴承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石油加工厂和交通枢纽等战略目标。
  在B—17之后,美国又研制出B—24和B—25两种优秀的轰炸机。B—24轰炸机生产了18181架,主要用于欧洲战场。B—25共生产了11000架,主要用于太平洋战场,任务是对日本本土和中国沿海的日占区进行轰炸。
  1942年4月18日,美国飞行员杜立德中校率领16架新型B—25轰炸机,从位于东京以东400海里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起飞,轰炸了东京等重要城市。但是,由于这次轰炸飞行的距离超过了飞机的最大航程,最后15架飞机只能迫降在中国大陆内地和沿海地区日占区。这次行动中,美国飞行员有5人阵亡、8人被俘、70余人经过中国军民的奋力营救生还。
  B—29轰炸机是二战中又一著名的轰炸机,其美称是“超级空中堡垒”。1943年9月,第一架B—29飞机出厂,后又生产了2774架。该机最大航程6000公里,可载弹10吨,使用升限12000米。B—29轰炸机主要用于亚洲战场,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B—29轰炸机编为美军第20航空队。
  从1944年开始,第20航空队的B—29轰炸机从印度和中国内地的基地起飞,对侵略亚洲的日军基地和日本国内的目标进行轰炸。第20航空队的实力从1944年11月的119架飞机,增加到1945年8月的986架(除去战损飞机)。
  1945年8月6日和9日,B—29轰炸机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一颗原子弹。导致广岛7万多人死亡和7万多人受伤、长崎3万6千人死亡和4万多人受伤。这一次轰炸,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投降。最为有意思的是,8月14日,日本正式投降的当天,美军出动了833架B—29等各型轰炸机对日本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轰炸,彻底击溃了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狂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2-25
B29
目录·设计及生产
·作战历史:
·规格及性能:
·机载武器

B-29超级堡垒轰炸机,亦称B-29超级空中堡垒,是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生产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桨轰炸机。主要在美军内服役的B-29,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在亚洲战场的主力战略轰炸机。它不单是二次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也是集各种新科技的先进武器。B-29的崭新设计包括有:加压机舱,中央火控、遥控机枪等等。原先B-29的设计构想是作为日间高空精确轰炸机,但在战场使用时B-29却多数在夜间出动,在低空进行燃烧轰炸。B-29是二次大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向}-日本广岛及长崎投掷原子弹的任务亦是由B-29完成。B-29在日本因此有“地狱火鸟”之称。二次大战结束以后,B-29仍然服役了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后在1960年代方才完全退役。B-29的总生产量为3,900架左右。

设计及生产

早在美国参战以前,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便希望能够发展一种长距离战略轰炸机,应付可能需要对纳粹德国作出长程轰炸。波音公司以之前非常成功的B-17空中堡垒为蓝本,设计出划时代的XB-29,击败对手联合飞机(Consolidated)的B-32设计。1941年5月,战争阴霾日渐,美国军方决定向波音订购250架B-29,另外准备再订购250架。当时每架B-29作价600,000美元,订单总值达30亿元。(相比之下,原子弹的开发成本只为20亿美元。)作为各种飞机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高,翼展最宽、机体最长、以及速度最快的B-29,在接受订单时其实只曾作过风洞实验,尚未曾真正试飞。B-29计划因而有“30亿元赌博”之称。

美国参战以后,波音公司被要求加快开发及生产B-29。由于B-29的规格要求亦十分严格,其设计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复杂。在时间紧迫之下,设计及生产一开始便出现严重问题。首先是B-29的发动机:莱特R-3350在当时是非常的不可靠;在作战负载下经常出现过热。首架B-29便是在出厂后两个月的一次试飞中因为引擎起火,令机翼折断而坠毁。引擎过热的问题一直困扰著所有的B-29,要到战后使用另一款引擎的的B-29D服役才彻底获得解决。此外,飞机的中央火控及遥控火炮也经常失灵。因为B-29的设计经常改动,1944年出厂的大部份B-29不是被运往前线,而是先飞到改装工场进行改装。如果不是阿诺德将军亲自过问,波音可能不会及时生产出足够的B-29。事实上,为了应付大量订单,B-29的生产分别由波音公司、贝尔飞机、马丁飞机的工厂负责。此外数以千计的承包商,包括通用汽车,负责制造各种配件。其中波音公司在堪萨斯州的B-29工厂规模最大,在当地雇用了接近三万名工人,日夜不停生产。

但是在战场上,B-29却表现优异。去除了经常出现的引擎故障,“超级空中堡垒”可以在40,000呎以时速350英里的对空速度飞行。当时轴心国大部份战斗机都很难爬升至这种高度;就算能够,它们亦不能追上B-29的速度。地面高射炮中只有口径最大的才都射到B-29的飞行高度。B-29的作战续航距离超过3,000英里,可以连续飞行16小时。飞机首次使用了加压机舱,机员无须长时间戴上氧气罩及忍受严寒。不过B-29并非整个机体都有加压。轰炸舱因为要能够在空中打开是没有加压的。机内只有机首部份的驾驶室、和机尾后枪手使用的部份才有加压,两者之间以一条小隧道连接。

作战历史:
中国及印度
最先的作战计划,是以印度作为B-29的后方基地,使用中国西南部的前进机场,对日本展开轰炸。由于中国沿海的港口已被日本占领,由中国至印度并无陆路可通。一切补给只能以极为昂贵,经过喜马拉雅山的驼峰空运来进行。首批B-29在1944年4月抵达印度,并在4月24日飞越驼峰,抵达中国四川成都专为B-29而建的机场。B-29的首次作战是1944年6月5日,98架参战的B-29中的77架成功从印度飞抵曼谷,轰炸当地的火车调度场。

1944年6月15日,47架B29从成都起飞,轰炸位於日本四国的八幡钢铁厂。这是1942年4月杜立特空袭东京以来,美军首次再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不过由于运输补给困难,加上由中国起飞的B-29必须减少载弹量以运载燃料,故此B-29在中国的日子里,只对日本发动了有限的攻击。计为:

1944年7月7日(14架 B-29)
7月29日(70架以上 B-29)
8月10日(24架)
8月20日(61架)
9月8日(90架)
9月26日(83架)
10月25日(59架)
11月12日(29架)
11月21日(61架)
12月19日(36架)
B-29最后一次从中国起飞向日本空袭是1945年1月6日,49 架B-29参加攻击。到了1月底,B-29开始从中国撤出,重新部署在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基地。

马里亚纳群岛
B-29在1945年8月1日向日本33个城市投下的宣传单张,警告在之后数天将空袭所列城市。到了战争末期,B-29空袭日本几乎成为例行公事。李梅向华盛顿的报告,指被日本被击落的B-29比在训练时损失的还要少。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队在1944年占据马里亚纳群岛上的关岛、塞班岛及天宁岛,并开始在岛上修建机场。这些机场成为美军在二次大战最后一年空袭日本的基地。群岛上的基地可以由海路轻易获得补给。1944年10月12日,首架B-29抵达塞班。首次作战是同月28日,14架B-29轰炸了特鲁克环礁。11月24日,岛上111架B-29轰炸东京。自此展开B-29对日本本土越加猛烈的空袭,一路直至战争完结方才结束。

最初B-29轰炸日本的目标以军事及工业设施为主。B-29多数在日间从30,000呎左右高空进入,使用仪器进行精确投弹。但是日本本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气流,令这种空袭难以发挥成效。1945年初,阿诺德将军把驻在马里亚纳群岛的B-29交由寇缔斯·李梅(Curtis LeMay)指挥,希望他能加强轰炸的成效。李梅改变B-29的攻击方法,让B-29在晚间从5,000至6,000呎的低空进入日本,并且根据日本空袭中国城市的经验,使用烧燃弹对日本的城市进行大范围的地毯式焦土轰炸。李梅相信日本的战斗机在夜间不足为惧,而这个高度亦正是日本防空炮火的断层。B-29拆除尾部的机关炮,以增加2,700磅的载弹量。结果证明李梅的策略正确,3月9日晚上,334架B-29首次以新战术空袭东京。当天晚上将东京16平方英里的地区烧成平地,东京商业区63%被焚毁,失去18%的工业生产力。84,000人于当晚葬身火海,一百万人无家可归。而B-29的损失为14架。之后两星期,再有120,000日本平民死于B-29的焦土轰炸。而B-29的损失却只为20架。到了战争最后的数个月,B-29动辄以五百架编队,由P-51战斗机护卫,进行对日本城市的连续空袭。目标并且由大型城市渐转为中型城市。李梅预计,到了1945年9月,B-29每月将可向日本投下115,000吨燃烧弹,是3月首次开始燃烧轰炸时的8倍;而到了10月,B-29将开始缺乏可供轰炸的目标。不计算两次使用原子弹的袭击,在整场战争中,B-29摧毁了日本178平方里的市区,导致四十万日本人死亡,二百五十万家房被毁,九百万人流离失所。B-29的损失总共为414架。除了焦土轰炸外,B-29还对日本的航运路线进行大规模的布雷。到了战争末期,日本的海运\因航线受阻而接近瘫痪。

至于最为人所熟识的B-29,相信是艾诺拉·盖号(Enola Gay)。1945年8月6日,艾诺拉·盖号在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小男孩"。三天之后,另一架B-29伯克之车(Bock's car)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胖子"。

经过B-29轰炸机所搭载的水雷、燃烧弹、原子弹的连续数月攻击后,日本各大城市及工业基地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加上苏联对日本宣战,日本天皇裕仁被迫选择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二次大战以后至退役
二次大战以后,B-29也曾在韩战中出动超过20,000架次,投下200,000吨的炸弹。之后随着喷气式飞机时代的来临,B-29开始退下前线。当B-36开始服役后,B-29由重型战略轰炸机改变为中型轰炸机。之后B-29多数转为执行辅助性质的工作,例如搜救,电子侦察、空中加油、气象侦察等。1950年代波音公司生产的B-47喷气式轰炸机,和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开始服役,B-29正式退下火线。

规格及性能:
乘员: 10: 机师, 副机师, 飞行工程师, 轰炸手, 领航员, 无线电员, 侧炮手(二人), 上方炮手, 尾炮手
(向日本本土投弹时B-29的人员编制)。
长度: 99 呎 0 吋 (30.2 米)
翼展: 141 呎 3 吋 (43.1 米)
高度: 27 呎 9 吋 (8.5 米)
翼面面积: 1736 呎² (161.3 米²)
空载重量: 74,500 磅 (33,800 公斤)
满载重量: 120,000 磅 (54,000 公斤)
最高起飞重量: 133,500 磅 (60,560 公斤)
发动机: 4× 莱特R-3350-23 超级增压星形发动机,每个 2,200 匹马力 (1600 千瓦)
最高速度: 每小时 357 英里 (574 公里/小时)
巡航速度: 每小时 220 英里 (350 公里/小时)
作战续航距离: 3,250 英里 (5,230 公里)
运输续航距离: 5,600 英里 (9,000 公里)
实用升限: 33,600 呎 (10,200 米)
爬升: 900 呎/分钟 (270 米/分钟)
翼面负载: 69.12 磅/呎² (337 公斤/米²)
功率/重量比: 0.073 匹/磅 (121 瓦/公斤)

机载武器

12× .50 吋口径 (12.7 mm) M2 机关枪,遥控
1× 20 mm 口径 M2 机关炮,机尾
20,000 磅 (9,072 公斤) 炸弹
第3个回答  2008-02-25
二战美军战机大全(附图、详解)

链接:http://bbs.tiexue.net/post2_1466997_1.html

绝对全!!!!!!!
第4个回答  2008-02-25
B-2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