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安事变到日本投降,国共打过什么仗?

除了皖南事变
楼下同学,我问的是 国共之间的仗 ,不是打日本

  国民党“五中全会”前后顽固派发动的磨擦和“第一次反共高潮”

  随着武汉会战的结束,抗日战局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算是相对获得了安稳的局面,反共顽固派们就又开始挑事了。

  1939年1月,国民党“五中全会”召开,会议主题之一就是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共方针,制定《限制异党活动办法》。这个方针在蒋介石的会议讲语中被解释为“要严正—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蒋对国共合作抗日的动摇开始表面化了。此后,国民党又发布了一系列反共文件,如1939年6月的《共党问题处置办法》,大肆散布反共舆论,制造多起反共磨擦和惨案。而且事实上,在1938年夏季,磨擦就已经开始了

  (一)各地针对八路军的“磨擦”

  自1938年夏季到1939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山东、陕西等地制造多起磨擦、惨案,陕西,胡宗南部制造了残杀八路军伤残干部和打死打伤八路军谈判代表的“旬邑事件”等150起反共磨擦;而以河北、山东最为严重,里面出了两个“磨擦专家”张荫梧、秦启荣。

  ***同志于1939年9月16日在“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中说:“张荫梧、秦启荣,是两位磨擦专家。张荫梧在河北,秦启荣在山东,简直是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很少区别。他们打敌人的时候少,打八路军的时候多。有许多铁的证据,如像张荫梧给其部下进攻八路军的命令等,我们已送给蒋委员长了。” 并宣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鹿钟麟和张荫梧在河北地区挑起的“磨擦”

  河北省沦陷后,共产党八路军又是发动群众,又是举行暴动,收复大片领土,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紧跟着,蒋介石任命鹿钟麟为河北省主席,对他的上任,我八路军采取了一种欢迎和合作的态度。上任前,途经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时,彭总还与其进行了长谈,议定冀南和冀中的行政区领导人选暂照八路军任命的不变。在鹿钟麟前往河北时,八路军还派专人护送。可是,没想到,鹿钟麟一到河北,马上就改变了态度。

  仅9月中、下旬就发生了3起事件,即:12日,王子耀部将尧山县抗日县长沈铁民扣押;13日,国民党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率部进攻驻博野、安国的我军,冀中二分区政委宋振桓、县委书/记何昆山等4位同志惨遭杀害;30 日,鹿钟麟收编的游杂武装胡和道部,勾结枣强县的“六离会”、“黄沙会”进攻驻在姚屯的我东进纵队独/立团的1个连,杀害战士13名,抢走步枪17支。

  1938年11月中旬,驻河北的日军趁华南日军回师之际,向冀南根据地发动了大扫荡。针对日军多用汽车、骑兵作战,在平原上机动能力大的特点,我八路军转入乡村组织反扫荡,冀南的党政军机关也随部队撤出了南宫。可是,鹿钟麟也就借此机会说,日军到来,冀南行政公署不知去向,难为民众办事,便下令取消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撤去杨秀峰的主任职务,还免了一批经过选举产生的专员、县长。并且立即向各地委派了一批专员、县长……特别是河北省民政厅长兼河北民军总指挥张荫梧,积极追随鹿钟麟来反共搞磨擦,他也站出来委派专员、县长等职,并指示他的这些县长们向各村各户要款要丁,逼得老百姓叫苦连天。日伪军也乘机而入,开始搞维持,并委派伪县长……

  短短的时间里,把八路军开辟的根据地,搅得乌烟瘴气。

  共产党方面以大局为重,由彭德怀、刘伯承、***等人多次向鹿交涉,38年5月彭德怀和鹿钟麟谈判前,蒋介石也致电彭德怀,让彭 “速即前往,与瑞伯(鹿钟麟字)会谈,精诚相见,亲爱合作,共同杀敌”。可惜,这些努力根本没有得到鹿钟麟有诚意的回应,在1939年甚至变本加厉地挑起磨擦,杀害八路军官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939年2月1日,鹿钟麟甚至派人给一二九师送来公函,内容是转达蒋介石命令:“八路军按下列办法‘调整’之:一、所在地方行政权应一律交还各地政府,以统一政权;二、在冀察鲁豫之各部队及游击队应分别受所在战区司令长官或总司令指挥,绝对服从命令。” 不久,蒋介石又加委石友三、庞炳勋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并令石“在万难中拿住冀局,以对付八路军。”这里也可以看出蒋介石思想上的变化。

  张荫梧,字桐轩,河北博野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后投靠阎锡山,曾任晋军山西教导团团长、师长、北平市长、北平警备司令等职。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时,张荫梧曾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冯、阎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张荫梧与阎锡山脱离了关系,回到河北省,在博野、蠡县、安国、安平等县搞乡村自治。1929年张荫梧在博野夺取了“四存小学”校长的职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荫梧退到了河南和山西的交界处林县、陵川一带,以“四存中学”的教员和学生为核心建立了“河北民军”。蒋介石任命张荫梧为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及河北民军总指挥。抗战初期,张荫梧打着抗日的旗号,与八路军有一定的联系,他请来共产党员温健公任河北民军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但张荫梧是骨子里是反共的,1938年夏,张荫梧在武汉受到陈诚(张与陈诚是保定军校的同学)召见时,陈诚即任命他为河北省三青团总干事及民政厅长。从此,张荫梧开始公开反共反八路军,千方百计地进行反共活动,甚至喊出了“专打八路军”的口号。 他也是曲线救国发明者。

  1938年12月,他发动了反共的“博野兵变”。1939年2月,张荫梧策反了原为八路军冀中军区独/立二支队司令的柴恩波,不久,柴恩波投日当了伪军,张荫梧竟为其辩解说是“曲线救国,仍为本党做抗建工作”云云。1939年6月11日,张荫梧在河北深县杀害了八路军后方官兵四百余人,这就是著名的“深县惨案”。

  1939年6月22日,为惩罚张的反动行径,八路军发动了对张部的进攻,在河北省深县南部张骞寺村把张荫梧的部队团团围住,予以歼灭,张荫梧只带几个卫兵侥幸逃脱。但张仍不悔悟,继续反共磨擦,在8月16日~24日遭到我129师所部歼灭性打击后,狼狈逃窜、一蹶不振。1939年9月19日,蒋介石在无可奈何之下明令“着张荫梧停职查办”(到10月24日正式“撤职查办”),但蒋介石仍暗地里让人捎信给张荫梧,要他忍耐,以后还要重用他的。

  1940年2月,国民党军委会组织全国军以上参谋长会议,叶剑英在会上,就以在战斗中缴获的张荫梧日记、电报稿、密信,揭露张荫梧策划部队投降日军,杀害八路军后方留守人员的行径,驳斥蒋“游而不击、袭击友军,包庇叛军、杀害地方政府官员,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等无耻滥言。白纸黑字,事实俱在,蒋介石哑口无言。

  1941年,蒋介石任命张荫梧为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九分校主任,由于国民党的军政部和军训部的干涉,没有建成。这时,蒋介石一直把张荫梧留在重庆,每月给他优厚的待遇。1943年春,张荫梧以河北支团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重庆召开的三民主义青年团(三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中央干事会干事。1945年5月,张荫梧以三青团的资格参加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北平和平解放后,张荫梧仍私藏大量武器弹药,阴谋破坏,被解放军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逮捕,1949年5月因癌症病死。

  2、山东沈鸿烈、秦启荣挑起的“磨擦”

  1939年1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发出《致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的一封信》,提出解决国共合作的形式问题,拟订适用于山东特殊条件的共同遵守的统一战线纲领,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方面一直采取敷衍和拒绝态度。1939年2月5日,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召开全省军政会议,决定“统一划分防线”,把八路军分在滕县、泗水日伪密集的狭小地区,企图借日伪力量消灭八路军。并提出“枪不离人,人不离乡”、“统一行政、军不干政”、“给养粮秣、统筹统支”等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包含祸心的主张。会后,磨擦事件不断发生。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秦启荣制造“博山惨案”(又称“太河惨案”)

  1939年3月,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在鲁北清河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奉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之命,选派62名干部、战士去鲁南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组成约210人的护送营负责护送。为避免冲突,第三支队首先派人与驻博山太河镇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所属王尚志部联系,说明从此路过的意图,王尚志当时表示可以通过。但当队伍于30日途经太河镇时,王尚志却背信弃义,利用地形伏击第三支队的干部战士。护送部队营长吕乙亭等2人中弹牺牲。除60人突围外,其余200余人均被囚禁,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团长潘建军等8人被杀害。

  “博山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对国民党顽固派予以坚决反击,歼灭了王尚志的警卫大队,收复了太河镇,救出了部分被囚禁人员。秦启荣、王尚志遭到共产党的严厉谴责和军事上的反击,在山东国民党内部也普遍受到批评和指责。

  然而,正当他们十分孤立和被动的时候,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下令嘉奖秦、王二人,赞扬其“能战敢为”。同时,国民党中央驻山东党务特派员裴鸣守也一再表示坚决支持秦启荣、王尚志在太河的举动。国民党上层的这种做法,对山东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不少原来与共产党有合作关系或保持中立态度的国民党人,纷纷向右转,沈鸿烈、秦启荣等顽固派反共气焰更为嚣张,提出了“宁伪化,不赤化”,“日可以不抗,共不可不打”的反动口号,反共“磨擦”更加频繁剧烈。

  继续坚持反共立场的秦启荣,8月率部突袭驻莱芜县北部雪野村的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后方机关,制造了“雪野事件”,第四支队干部、战士伤亡29人。接着,秦启荣又率部围攻驻淄河流域的山东纵队第三、四支队各一部达十余日,制造了“淄河事件”。在鲁西,国民党顽军王金祥、卢翼之、齐子修等部接连挑起武装冲突;在胶东,以国民党顽军赵保原部为首组织了近3万人的“抗八联军”,专门攻打八路军;在鲁南,顽军阎丽天、王化云部联合向八路军武装挑衅。据统计,仅此半年内,山东国民党军队向八路军山东纵队所属部队进攻达90多次,杀害扣押八路军干部战士2000余人。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共产党组织及其武装以抗日大局为重,既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又保持必要的忍让,尽力维护山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在策略上,根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原则,把沈鸿烈和于学忠(苏鲁战区总司令)这两个国民党在山东的代表人物加以区别,制定了“拥护于学忠,联合东北军,孤立沈鸿烈,打击秦启荣”的方针。成功地建立并维持了与于学忠的统战关系,使山东国民党正规军在“磨擦”与反“磨擦”斗争中基本上保持了中立。

  (二)各地针对新四军的摩擦“磨擦”

  国民党顽固派除了针对八路军以外,对新四军也发动了多次“磨擦”,制造了多起惨案,其中“确山惨案”和“平江惨案”广为人知。***在延安讨汪大会上严正指出:“对于那些敢于闹‘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的人,对于那些敢于打击进步军队、进步团体、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决不能容忍的,是必定要还击的,是决不让步的。”

  1、平江惨案

  1939年5月30日,蒋给徐永昌的密电说“据报中共在平江嘉义岭一带大肆活动……请查核办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于是,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驻湘鄂边第27集团军总司令部派特务营一个连,突然包围了新四军驻湖南平江县嘉义镇的通讯处,并将新四军高级参谋涂正坤(同时是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新四军司令部少校秘书曾金声2人当场枪杀。晚上,又将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通讯处秘书吴渊、家属吴泽众、赵禄英等4人活埋于平江县的黄金洞。通讯处财物及长短枪10余支、子弹1000余发被洗劫一空,8名通讯兵亦被抓走。

  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置若罔闻,***同志在延安追悼大会上愤怒地说:“这样一件杀死抗日同志的大事情,有谁出来问呢?自从6月12日下午3时杀了人之后,到今已是8月1日了,我们看见谁来过问了呢?……只是共产党出来过问这件事情。”随后,他又对国民党《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作了揭露和批判。

  蒋介石迫于压力,不得不通令薛岳、杨森将肇事连长捉拿法办(找了个替罪羊),还发了5000元抚恤金,但是对反共的秘密文件则根本没有要取消的意思。

  2、确山惨案

  “确山惨案”历史上又称“竹沟惨案”,是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一起屠杀新四军将士和抗日爱国人士的大惨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抗日战争初期,竹沟镇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及中共竹沟地委、县委所在地,成为我党领导华中地区抗战的战略支撑点。它的存在和发展,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恐慌,多次蓄意制造摩擦,企图把新四军留守处挤走或就地取缔。

  1939年10月,驻南阳的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汤恩伯亲拟进攻竹沟的方案,任命该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议耿明轩(确山人)为进攻竹沟的总指挥。耿明轩受命后,调集确、泌、信三县民团16个中队计1800多人围攻竹沟。

  11月11日拂晓,耿明轩亲自坐镇指挥开始进攻。13日上午,竹沟被攻占,国民党随即开始了一场血腥屠杀和抢掠。确山常备队抓到一名新战士,耿明轩亲自下令将其处决。卫生队女护士熊香被拖至荒郊,活活饿死。中原局印刷厂工务科副科长张潮音、女工武桂花等20多名重伤员均遭杀害,后勤机关掉队的30余人被集体枪杀。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王恩九(留守处交际副官)奉命去确山与县长交涉,被确山县警备队曹懋臣部残杀于确山西南的孤山冲。确山顽军还在瓦岗西山尖屠杀新四军家属20余家,新四军4支队8团团长周骏鸣家产也被抄。在这场事变中,新四军干部、战士、伤病员、家属及革命群众共200多人被杀害。

  3、程汝怀及“夏家山反共事件”

  抗战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仅不抗日,反而把枪口对着共产党。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1939年5月我新四军江北游击第八大队成立不久程汝怀及桂军即加以袭击,并在七八月间进行围剿,使得第八大队损失殆尽,同时还残杀共产党员及我地方干部等200余人。

  1939年8月中旬,国民党顽固派鄂东游击总指挥程汝怀勾结桂系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围剿独/立游击第五大队(为了利用第五战区与程汝怀之间的矛盾,争取“合法”存在,解决给养问题,中共鄂豫皖区党委于12月主动与国民党第21集团军谈判,确定在保持我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和抗日行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将新四军第四支队所辖“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独/立游击第五大队”,下辖四个中队,大队长张体学)驻地夏家山,调集十倍于五大队的兵力对五大队形成重重包围。25日,程汝怀“命令”五大队开往宋岐公路一线,扬言要来夏家山接防,逼迫五大队退出夏家山根据地。当时,大队长张体学在黄冈贾庙一带,部队通知他回到夏家山研究对策。30日晚,军政委员会在夏家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31日全部突围。

  就在他们突围时,国民党顽军向他们开枪发起进攻,张体学带着警卫队、手枪队翻山越岭,穿过层层封锁线,于次日到达麻西陈家大湾,而张的妻子戴醒群被敌人抓去,不幸遇难。在夏家山事件中,五大队及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机关,损失惨重,牺牲500余人。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夏家山反共事件”。

  此外,在确山惨案发生前后,蒋介石还曾密令骑兵第6军和第8师对新四军豫皖苏根据地制造磨擦,安徽省主席命令135师和地方部队对新四军驻地新兴集进攻,企图摧毁彭雪枫游击支队司令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7

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这些都是重要战役和事件 、 其余小战役多不胜数 , 难以整理 。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1-06
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这些都是重要战役和事件 、 其余小战役多不胜数 , 难以整理 、
第3个回答  2010-01-06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1937-1945),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第4个回答  2010-01-09
大规模的战斗没有,小范围的摩擦一定不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