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真的会使人平庸吗?

如题所述

中庸之道是既不能过,亦不能不及的“中”道,平庸自然已经偏向于不及一边了,怎么能说是中庸之道呢?其实真正的中庸,不是单纯讲“中”的原则,而是通过对人心性不偏不倚的天命本位进行探索,以求以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和状态去调和情欲等发用的状态,进而实现由“内明”之中和至“外用”之中正的人伦之道。

比如我们简单来品读一下《中庸》开篇的总纲就能明白了,《中庸》开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里的“天”不是天空的天,也不是宗教中那个天神所在之天,而是形而上的本体之天。而“性”就是我们人与生俱来能够感受万物,获取外界信息的本能。所以子思所谓“天命之谓性”也就是在做一个命名,把我们人一出生上天便赋予我们能够感知外物的这个能力,叫做“性”。

其实佛家对于这个“性”有个类似的比较细致的总结,佛家讲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有了这六根也就接收到到“色、香、声、味、触、法”,这“能知”和“所知”其实就是“性”。而之后“率性之谓道”,这里也就要特别去了解一下什么是“率性”了。

“率性”我们其实时常都是有所体会的,有的时候我们一拍大腿“索性就这么干了!”,这个“索性”其实就是“率性”。这其实就是一种直觉性的行为冲动,这其中并不包含我们主观思考的环节,是完全顺从本性感受引起的本能反应。

比如天气热了,我们索性就把衣服脱了,天热脱衣服谁都知道,不用思考。“率性”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率性之谓道”,也就是这种本能引发的反应就是“道”,因为本能之性是上天赋予的,那我们顺从上天赋予的本能之性那不正是所谓的“顺应天道”嘛。

所以儒家所谓的“人心”和“道心”的区分就在这里了,掺杂了思考和思虑因素的心即是“人心”,而没有了这些意识因素的心即是“道心”。之后“修道之谓教”,什么是“教”呢?有意识的去让自己顺应这个“道心”,在心的发动处下功夫去修正,就是“教”。

仅从这第一句就可以看出,其实中庸是一整套有心性之内明到入世之外用的功夫体系,如果坚持去以此功夫去监督和要求自己,那么何来平庸一说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6
“中庸”是让人变得优秀的唯一途径。一个人为什么优秀,是因为这个人经常在“中庸”;一个人为什么平庸,是因为这个人不懂得“中庸”,而是在自以为是的“保守”。
一些有勇有谋的人,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他们经常“中庸”。那些勇猛直前,做事喜欢拍脑态的人,他们只“用”不“中”;那些忧柔寡断,做事小心翼翼的人,只“中”不“庸”。
“中庸”不会使人平庸,只会更加优秀!
第2个回答  2020-04-24
不会使人平庸,中庸和平庸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庸的人一样也可以做得特别优秀,活得特别精彩。
第3个回答  2020-04-24
儒家思想不会让人变得平庸的,这样的思想是向上的。告诫一些自命清高的人做人要老实一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和人相处。
第4个回答  2020-04-24
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不是我们理解的字面意思,而是现在的”诚“我们深刻的理解的话,我们会学到很多的为人之道,而不会使人变得平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