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精准扶贫?其产生原因,具体措施以及好处又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为什么讨论扶贫?因为我国目前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我党的政策是先富带后富,达到共同富裕,两相结合才有了扶贫的概念。精准扶贫是相对于全面覆盖性扶贫而言的。提出精准扶贫前,基本上都算是覆盖性扶贫,缺点就是一个市下面那么多县乡,一起哭着喊穷,真正穷的地方普惠不到位,家有富余的地方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父母官给他们申请的扶贫款,这笔钱的去向也就看智慧了。精准扶贫就可以将有限的社会资源有的放矢的投放,提高效率、资源利用充分,也能稍防腐败。要做到精准扶贫,实际操作要注意如下:1.精准把握贫穷对象。2.注意方式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不仅仅是给money,送物资,要结合当地地理、人文、教育情况,讲究创新扶贫,为什么说创新?因为前人的路都是死的,不然能贫么!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贫困地区更要主抓教育,不仅是科学文化,还要注重品德修养,这点至关重要,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想想如果有一大批知识分子愿意回报故乡,那我想光看这种精神,脱贫就不远了。4.关注贫困地区人民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俗称精气神,没了这个东西,给他一条康庄大道也得把脚磨破皮!
暂时想这么多,亲给好评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5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2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实际远远不止8000万,这个数据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

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不是很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

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候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刘永富说,距2020年还有不到6年时间,要确保7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人,任务非常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精准扶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