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将大熊猫列为“濒危动物”,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栖息地减少、退化和破碎化;人与大熊猫的冲突。为了缓解大熊猫生存的压力,保护大熊猫这一珍贵的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在对大熊猫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岷山景观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项目和秦岭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
岷山山脉位于甘肃省南部和四川省西北部,是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山系,因此也是大熊猫生存繁衍至关重要的区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岷山的15个县和19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位于甘肃省文县境内面积最大的大熊猫保护区——白水江国家级保护区和位于四川省北部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县——平武县。199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四川省平武县启动了“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2002年7月,在四川省平武县“综合保护与发展项目”的基础上,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岷山景观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项目。这是超越行政地域界限、以完整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为目标的保护项目,最终目的是增加大熊猫的数量和扩大大熊猫受保护的栖息地面积,并促进岷山大熊猫保护的网络化。针对大熊猫生存面临的主要问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开展三项核心工作:新建保护区和走廊带;建立岷山北部大熊猫保护行动和信息网络,即保护区联合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反偷猎活动的行动,同时建立县级野生动物保护站信息交流网络;推动社区保护项目的经验在区域内的推广和利用。
陕西秦岭是大熊猫分布最北的山系,秦岭的大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群,本身数量较少,而且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道路的建设,又被分隔成几个小种群。因此即使这里被誉为“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但如果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的程度继续加深,秦岭大熊猫的命运也是岌岌可危。由于认识到了陕西秦岭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上的重要地位和保护的紧迫性,经过一年的考察论证,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1年底确定在秦岭开始实施秦岭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调动和发挥各界力量,尤其是非传统的保护力量,使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和方法在政策、决策、管理、投资和消费各个过程中得以应用,使秦岭成为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的完整家园,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基于这样的目标,该项目分为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基于保护的当地经济发展两大部分。前者致力于秦岭大熊猫巡护监测网络化建设;新建大熊猫保护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已建保护区的能力建设;108国道秦岭隧道区域生物走廊及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后者致力于南太白山旅游生态化和社区可替代生计。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可持续经济发展项目覆盖了整个秦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