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薪级怎么确定

如题所述


事业单位薪级是由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和工作时间确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补贴,基本工资又包括两部分,即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是指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的,从入学的那一年起计算工龄。比如学历是本科,工龄就从本科入学的那一年起算再加上工作时间计算。
岗位工资是由职称(职务)和职级决定的,职称(职务)和职级是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预先设定的。目前事业单位的岗位工资设十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的职称(职务),一个职称(职务)对应多个工资级别。
薪级工资主要是由个人资历和工作表现决定的,资历越长、工作表现越好,薪级工资就越高。目前事业单位人员薪级工资的设置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和管理人员(职务)六十五个薪级,工人四十个薪级,每个薪级只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其中,资历包括学历和工龄,学历越高、工龄越长,薪级工资就越高。同样是大学本科毕业,五年工龄和十年工龄,薪级工资会有差别;同样是十年工龄,中专学历和大学学历,薪级工资也会不同。
个人工作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能力和水平,体现在职称和职务级别上。职称或职务越高,对应的薪级工资就越高;晋升职称或职务早的,比晋升晚的,薪级工资相对也高;二是个人的年度工作考核。根据个人的德、能、勤、绩表现情况,设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只要在合格等次或以上,都能按规定正常晋升薪级工资,如两年一晋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