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山的浙江省天台县赤城山

如题所述

赤城山又称烧山,距天台县城和国清寺均为2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
为丹霞地貌,仙佛双修的圣地,济公活佛故里,名人逸事集粹。赤城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赤城栖霞亦为天台八景之一。
赤城山,有道教第六洞天的玉京洞、济公佛院、梁妃塔,赤城栖霞等景观。赤城山为白垩纪系下流岩组成,属于丹霞地貌,为河湖相紫红色沙砾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以紫红色中厚层至块状砾岩、沙砾岩为主。赤城山高338.8米,历来被视为天台山的南门和标志。山的东南方向,阳光和煦,分布着十八个洞穴,其中玉京、紫云、餐霞、华阳、瑞霞诸洞天,自唐宋以来就有建筑。紫云洞位于山腰,俗称下岩。洞顶嵌有“赤城霞”楷书,为明代万历年间题刻。洞内依岩构筑楼屋数间,洞前立
有“建文帝度岁处”碑。洞旁有一小洞,原是敦煌高僧昙猷坐禅的地方。僧慧明于建元年间塑卧佛于此,称“卧佛岩”。赤城山中层为济公院,分为东西两院。济公东院是为纪念佛教禅宗大师济公而于1996年所建。济公东院依山而建,两层四开间,高为14.5米,建筑面积达410平方米。院内设济公百态堂。堂中有3尊香樟木雕济公大佛,两侧有79尊铜制济公小佛像。在走廊上还设有18尊形态各异的济公像,有喜、怒、哀、乐、悲、愁等各种不同神态。济公(1130—1209)出生于天台县永宁村,为佛教禅宗高僧,在港台地区有大量信徒(港台约有200多万个济公堂),有广泛影响。 济公西院建于1987年,是济公幼时读书之地。由齐康院士设计。融济公身上的袈裟、酒葫芦、薄扇于一体,其中有佛珠108颗。寺内有济法传大(寺),长10.5米,高3.5米,进深5.35米,寺内有龙池、凤沼建于天然洞穴中。原址在城北石墙头,现占地面积2671.65平方米,内供奉济公佛像,几经兴衰,至清代顺治、宣统年间两次修整。裘了真出资重建济公院,院址移到赤城山瑞霞洞。西院由八盖阁、葫芦斋、袈裟门等组成。分别是济公的僧衣、僧帽、僧鞋的象征。济公西院上方为悟月楼,为济公悟道之处。唐代高僧湛然在此讲演天台宗教义。赤城山上层为玉京洞,岩上刻有“玉京”二字。玉京洞是道教南宋十大洞天之一的第六洞天,俗名上岩(赤城山由下至上分为三层),相传是元始天尊玄都说法之地。赤城山山体由水平的中生代红色砂岩和砾岩组成,因断层抬升形成此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历史上,最早为三国时,传说魏夫人、葛玄在此炼丹。宋政和八年(118年)建赤城观,嘉熙元年(1237年),朝廷遣使投金龙玉简赐沉香斗真钟馨和御书。现玉京洞以奉祀三清、葛玄、和魏夫人为主。
赤城栖霞属于天台八大景之一,因赤城山形如雉堞,岩色赤赭,晴天的早晚时分,尤其到春分时节,太阳升起的时候,红日高照,并且霞光会在赤城山顶的梁妃塔处停留好一段时间,形成满山紫气氤氲,霞光万道,因此把这种物侯现象称为“赤城栖霞”。赤城栖霞属于霞景中的霞光,是阳光在云雾中射出的色彩缤纷的光芒。 梁妃塔海拔307.6米,高29.7米。每面宽为6.5米门宽为1.5米,高3.2米,为四面七层的砖泥混合结构,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有拱门供奉佛像,檐下又有斗拱,属于密檐式塔,其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此塔是南朝梁大同四(538)岳阳王萧为其妃子所建,初建时原有三塔。唐会昌五年(845年)反佛时被废,咸通(860—847)由僧宗丘募捐重修了其中一座,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僧德韶又被重建,重建时获得舍利49颗。并放置在各个寺院中。现存塔为1947年尖慈法师向上海居士捐款重建的。1978年又整修一次,塔下有“白蛇洞”,传说白蟒作祟,与此,塔后有“穿剑岩”,中开一线。梁妃塔是赤城山的标志,是天台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高耸赤城山顶,可以看到周围山地平坦,是登高的好地方。
玉京洞为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宽7米。洞内随岩构造三开间楼房,周围植有松柏,凿有古井。
登临山顶,极目远眺,错落有致的村庄、星罗棋布的农田、蜿蜒的始丰溪、四面环山的天台城全貌,以及横亘在城东的东横山,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还有许多与神话传说相联系的景观,如悟月楼、洗肠井、晒肠岩、八仙洞、金钱池、摇铃石、青云洞(韩湘子吹箫处),以及众多的摩崖石刻。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去,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病中怀王展先辈在天台 项斯 枕上用心静,唯应改旧诗。
强行休去早,暂卧起还迟。
因说来归处,却愁初病时。
赤城山下寺,无计得相随。 其他诗句 曾闻清禁漏,却听赤城钟。 贾岛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李白
只将沧海月,长压赤城霞。李商隐
此去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顾况
有路还将赤城接,无泉不共紫河通。陆龟蒙
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罗隐
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刘禹锡
江汉欲归应未得,夜来频梦赤城霞。皮日休
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赤城。陆游
四川的道教名山青城山亦名赤城山,故有两赤城之说。 门票:15元
交通:5路:西站赤诚山 简介
赤城景区位于天台县城北郊2公里处的赤城山上,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赤城山又名“烧山”,高306.5米,山体由水平的中生代红色砂岩、砾岩层叠而成,是典型的丹霞地貌。赤城山孤峰卓立,“土色皆赤、状如云霞,望之如雉堞”,与四周诸山迥异,有“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之誉。旧时,台州称“赤城郡”,天台县称“赤城”,皆因此山而得名,故赤城山又是台州和天台的标志性名山,李白曾在《天台晓望》中写到“门标赤城霞”,东晋文学家孙绰也有名句:“赤城霞起以建标”,都点出了这层含义。赤城山上多岩洞,其中有名称的就有18个。诸洞之名大多带有“云”字和“霞”字,如紫云洞、白云洞、香云洞、栖霞洞、瑞霞洞、餐霞洞等,大概因“赤城霞”和“赤城潮”而命名。这些岩洞均留有佛教、道教胜迹,汉高道葛玄、茅盈于此炼丹,晋高僧昙猷于此建寺,唐天台宗九祖湛然居此讲经,宋活佛济公居此读书,因而,赤城山又是一座佛道双栖的仙山,这在全国也不多见的。赤城山早在千年前即已名闻华夏。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中就有“赤城霞起以建标”的千古名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来此游览,如唐许浑、刘禹锡,宋陆游、洪适、元杨维桢、曹文晦,明徐霞客、王思任,清潘耒、齐周华等,留下了浩如烟海、弥足珍贵的诗词曲赋和山水游记,为名山增辉。北京颐和园澄爽斋南城楼,至今仍高悬着古匾额“赤城霞起”,可见赤城山早已名扬京城。 赤城山山门位于国赤公路北边,距天台城关或国清寺均为2公里。七路公交车在此设有停靠站,站旁竖有大型的景区指路牌。山门与赤城宾馆毗邻而居,门外路旁竖有景区简介和导游图,景区内诸景点一目了然。进山门,古色古香的石牌坊扑面而来。牌坊正面额题“赤城栖霞”,背面额题“济公故里”,点出了赤城景区的特色。
[中日友谊林]这是1996年4月在纪念智者大师圆寂1400年的日子里,中日天台宗僧侣和有关人士亲手所植。树种有苍松、翠柏、桂花和日本樱花,隐喻中日友谊万古长青。 梁妃塔耸立于赤城山顶,四面七级,似一柄利剑直刺苍穹,昂然与云霞相吞吐,蔚为壮观。明颜迈有诗云:“古塔凌云妃子迹,层岩削玉羽人家。”梁妃塔始建于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岳阳王萧察为王妃所建,比国清寺隋塔要早半个多世纪。萧察是我国最早诗文总汇《昭明文选》主编萧统(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大通中封岳阳王,为东扬州(辖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刺史。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诏灭佛,拆毁天下寺院4.6万余所,史称“会昌法难”。梁妃塔、国清寺均未能幸免而遭敕废。唐咸通六年(865),僧宗立劝募修复,三塔仅留其一。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国韶禅师重修此塔,从旧塔中取出舍利子49颗,21颗安放他寺,28颗仍埋在梁妃塔下。据旧志载:塔四面七级,高约20丈,砖砌。每层开一扇假门,层间有短檐突出。古朴仿佛杭州的雷峰塔。国韶重修之塔经历了漫长岁月。入民国后,上三级已毁,下部也破损不堪。民国三十六年(1947),兴慈法师偕同上海居士重新翻造梁妃塔。塔分七层,每层四面,各开一扇拱形假门,门左右各开椭圆形小窗。每层下部,置浮雕栏杆,看似回廊,其实只是一种紧贴塔壁的装饰。层间挑出短檐,每面檐下承8行斗拱。檐转角略昂起。塔顶加履斗状瓦盖。最高处安置橄榄形塔尖。此塔既秉承原塔古朴之风,又蕴含诸多创新之举,给人以潇洒洁净之感。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梁妃塔。“文革”中,底层塔壁被拆穿一个大窟窿,然总算万幸,塔未坍塌。1978年,县文管会又重新大修一次。梁妃塔旁有飞霞寺遗址,飞霞寺变为萧察建造梁妃塔时一起建就。一代高僧定光禅师曾居此寺。梁亡寺废,定光辗转至金地岭头结庵清修。陈太建七年(575),智者大师率徒入天台山,遇定光招手示谶,留下许多佳话。如“北峰银地,汝当居之”,后智者大师遂建成修禅寺;“寺若成,国即清”,后智者留下遗愿,晋王杨广遣使依智者所绘蓝图建成国清寺等。站在梁妃塔下极目四顾,方圆几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东国清寺近在咫尺,隋塔耸云,林木葱郁,古寺金碧辉煌;南望天台城就在脚下,古城新城,滔滔始丰,诉说着天台的历史与未来;西望桐柏仙山若隐若现,道教南宗、抽水蓄能,古老与现代完美结合;北望天台山莽莽苍苍,层峦叠翠,气势巍峨,新天北线为山区人民打开致富之门。自然与人文、古老与现代、历史与未来,在这里可一转身间尽情领略,酣畅淋漓。
可惜树木生长繁茂,已不能顾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