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纠结,如何调整纠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我是个爱纠结的人,啥也纠结。

举例:我考取了省博物院的志愿者讲解员,从选拔考试,到应聘成功,到转正上岗,我几乎纠结了一路。转正后服务了三个月,每次去都纠结。

我发现,我内心并不真喜欢这个事情。想放弃,却又不忍心,下不了决心。觉得费了很大的劲才进入;博物院,听起来又有文化,又高大尚。就这样一路纠结到了现在。

每次纠结,其实都是能量的内耗。

再比如:想切断某些消耗能量的情感,不再与某些人交往,但心中犹豫,胆怯,下不了决心,就一直在纠结中被动地拖着。

小到要做什么事,穿什么衣服,买什么东西,送人什么东西,扔旧东西……可以说,啥事都纠结。

有一次,一个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特点,我还不认,还生了气,跟他闹了别扭。但过后冷静反思,自己确是这么回事,凡事都纠结。

我从此有意识地留意自己这个问题。

从心理学分析,纠结是不知自己要什么,不知如何取舍,不知哪个想法才是自己真实的。

纠结的实质是比较,是抓取,是想抓取最大利益;是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希望得到;是想追求全部的利益,想追求完美,想什么都得到,想全都得到。是想甘蔗两头甜。

纠结是基于不被爱的恐惧,和匮乏的贪婪,而表现于外的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取舍。

纠结解决起来很困难。

比如,扔快坏的食物时,总舍不得。扔个空茶叶罐、空纯净水桶时也舍不得、纠结。每次想扔时,又总要给它们想出个用途来,以让自己不扔。

反反复复地起扔的意,又思虑,又作罢,又起意,又思虑……拿起,放下,放下,又拿起……实在是能量的消耗。

有一天看到《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中一段话: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而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翻译成白话文为:

肝是将军之官,主谋虑,胆是中正之官,主决断,肝谋虑后,还取决于胆的决断,咽部又受肝胆支配。这种人,因为经常谋虑而不决断,导致胆气不足,胆汁向上泛溢,于是口中发苦。

原来,“肝、胆、咽”三者关系如是。

确实,心里不敢决断,嘴里就不敢表达,不会表达。不是嘴不会说,而是因无胆、胆小,或没有自己的定见,而不知怎么说,言不及意,语无伦次,甚至头脑混乱。

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是怕说出来别人不高兴,而自己不能承受别人不高兴的后果。

那,假如别人因我们而不高兴了,我们又怕什么呢?

怕别人不爱我们了。

那,不爱会死吗?

如果别人不爱我们了,别人不会死,我们也不会死。

再说,死了又怎样呢?每个人都会死的。而怕死也是一种抓取与不能放下。

……带着觉知,这样一步步去看,去做面对死亡的功课,也不是坏事。

有人在吵架打架时爱吓唬对方说:我可不是(被)吓大的!

而真切的说,我小时候,却真的是(被)吓大的。

也许很多人都是(被)吓大的。

我是被我父亲吓大的,被家里的淫威、暴力和残酷气氛吓大的。

我因此不敢让自己犯任何错误,不敢让父母因我而吵架,不敢据理力争,不敢抗辩,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与需求,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

一句话,我完全被压抑,被扭曲,不敢做自己了。慢慢的,我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不知道哪是它的真实声音了。

长大之后,我就不会做自己了。

用前夫的话说,我像个哈巴狗一样,见人低三分,奴颜媚骨,讨好人,媚笑,附和……

照顾所有人的感受,却唯独不照顾自己的感受。

有时候,常常连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不知道,甚至否定自己的感受。

但我也是一个独特的生命,那生命想要做自己的声音与本能表达是压不住的。

按下葫芦起了瓢。那些被压抑的自我,总会在其他时间、地点、人和事件上爆发出来。压的越深越久,爆发的力度就越强,释放的时间就越持久。

这种爆发,伤害的多是最亲近的人及自己。到最后,伤人又伤己。

但我们习惯了压抑,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在自己内在,选择困难,犹豫纠结着。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哪个声音是自己的。

一个纠结的人,别人与其交往也是不舒服的。烦而不利落,不痛快。

那,如何变得不纠结呢?

照《黄帝内经》的启示,就是要补胆,提高决断力。

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咬牙,大胆做事。越是纠结,越要咬牙去做。

以想扔东西为例,想扔一个空的漂亮的茶叶桶。

第一步,先学着辨出自己的真实心声。

到底是想扔?还是不想扔?

如果不想扔,就根本不会想起它,即使在家里来来回回走过它n次也不会想起它。看见它就想扔,说明心里是真想扔了。这是你的真实心声。

可是一想到扔掉它,心里又纠结。怎么办?

第二步,分析一下这样做和那样做的不同后果。

再想一下,如果不扔,让它继续摆在那里,接下来你会什么表现?

你会看见它就想扔,然后又不舍得扔,一直将能量灌注于它,这就是能量的消耗。只要不扔,你就会一直在这里消耗能量。

反之,再想一下,如果扔了之后,会是什么情况?

如果一咬牙扔了,过后可能会后悔一时,或几时,但过几天,或过一段时间,你就忘了它了。

你会记它们一辈子、后悔失去它一辈子吗?不会。

想想你这一生,从小到大,已经扔掉、有意无意失去多少东西了?太多太多了!你还想得起来它们吗?早想不起来了。它们对你还有伤痛或影响吗?早就没有了。

生活里少了一个茶叶罐、一个纯净水桶、一件衣服、一盒食物、一个人、一段情、一些钱……对我们其实都不会有影响。

毕竟这一生,我们没什么都是可以过的,也是可以过好的。

我们只有舍得扔那些没用的、多余的、物质的东西,才可能慢慢舍得扔那些不滋养人的、消耗人的、心理的东西。

比如:一段感情,一个人,一段关系,很多的想要证明自己的事情,欲罢不能的欲望,和不能停息的抓取。

第三步,那就试着扔吧。

当你不断觉知,听到自己真实的心声,咬着牙,克服纠结的煎熬、焦虑与恐惧,扔掉不想要的东西后,体验一下自己的感觉,一次次验证到,生活里没有它,你什么都不影响。

你反倒少了很多的牵挂与牵扯,心无挂碍,身心简单宁静,喜悦而轻松。

不纠结,少纠结,减少能量的内耗,你才可能集中注意力,集中能量,去做你喜欢的事,在你喜欢和擅长的领域中发挥你的创造力,绽放生命的喜悦、潜能与价值。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爱纠结的人,请无论如何,都不要谴责自己、评判自己。

谁都不想纠结,谁都想雷厉风行,是一个果断有决的人。

但我们已经成了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打击自己毫无益处,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气馁,自我抗拒,自我讨厌,自我分裂。

要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从这里出发,分析、调整、改变、完善自己。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被决定成了、养成了这个样子。这不是我们的错。这只能说明,这是我们想要经历的。

一旦我们认识到了,它已经成了我们生命的限制,我们就掌握了成长的主动权,改变与成长,就可能发生了。

纠结不是我们的缺点,而只是我们的一个特点。纠结不是说我们不好、不对、或错了,而是通过这些难受不舒服,来让我们成长。

通过它,我们可以变得更好,可以更多的听自己,更好地爱自己。

爱自己,从当下每一刻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