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邪怎么治?

如题所述

治疗风寒湿疾病中医中药相对西医西药有强大的优势,这是不屑置辩的问题了。
既然知道病因病机是风寒湿引起的疾病,那治则治法其实是很简单的了,那就是祛风散寒除湿。具体用药根据病人个人身体素质和感邪轻重的不同用药也就不尽相同啦。
中医根据个人经验心得和临床习惯性用药不同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上肢风寒湿,可选羌活、桂枝、桑枝、片姜黄等;下肢风寒湿,可选独活、牛膝、防己、木瓜等;腰部风寒湿,可选猴姜、金毛狗、川断、五加皮等入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1解释:风寒湿邪分为风邪和寒邪。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阴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风邪多由于久居风寒湿地,或汗出当风,风寒侵袭,或遇雨湿所淋,或睡卧不当,漏肩当风,或气候变化,不加衣被,或过食生冷,风寒入侵等致风寒湿之邪侵袭机体,痹阻于肩,气血运行不通,则肩臂疼痛。正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四时季节不时之气也有影响,冬春两季的发病率高于夏秋两季,因冬春两季,为风、寒主气,风寒之邪易于入侵,肩背疼痛者,此时易发。《素问·痹论》日:“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2风邪编辑风邪分为内风和外风,一般所讲的风邪为外风。风邪是由风致病的,其致病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是汗出遇阴风而起。(这里的阴风指的是胡同风或者隔堂风。)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多伤于人体上部;外风病症有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等。内风则多邮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泛指因风阳、火热、阴亏虚所致,以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肢体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皇帝内经》上说春季主气生风,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于肌表,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所以风邪一般致病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3寒邪编辑寒中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寒邪额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减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症。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卫阳受损,则恶寒
寒邪中里,直中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则出现畏寒肢冷等症。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合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这时容易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症。4病因编辑导致湿邪的原因多囿于气候潮湿时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涨痛、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5预防编辑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生吃瓜果,饮食清淡易消化,厚腻食品少食为佳。
相关文献
这是在药智网中药材数据库查到的去风寒湿邪相关药材,每个药材的具体情况自已去看吧
药材名称
药材类别
药材释义
现代化研究
13
五加皮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40
千年健祛风湿药
查看

77
威灵仙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84
寻骨风
祛风湿药
查看

103
徐长卿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113
木瓜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121
松节
祛风湿药
查看

138
桑寄生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139
桑枝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170
海桐皮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175
海风藤
祛风湿药
查看

196
独活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224
白花蛇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260
秦艽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277
络石藤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296
臭梧桐
祛风湿药
查看

351
蚕沙
祛风湿药
查看

368
豨莶草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

393
防己
祛风湿药
查看
查看提问者评价谢了
第2个回答  2010-02-12
可以去买艾叶熬水泡脚,去风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