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为何皇宫内哭泣声一片?

如题所述

1924年,中国再次爆发了内战,这场冲突从华中地区开始,逐渐升级成了中国南北之战,这一年也波及到了逊清皇室。

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在他的《紫禁城的黄昏》里记录了溥仪离开紫禁城的前夕宫中的变化,皇宫对9.10月份发生的内战并没有做出太大的反应,宫里人认为只要冯玉祥还处于吴佩孚的控制中,就不会对皇室有真正的威胁。

然而一切的变化都出人意料,冯玉祥在并没有按吴佩孚的指示去古北口,而是在10月23日凌晨到了北京,在孙岳、胡景翼的内应下,占领了火车战和电报局,切断了电话通讯,包围总统府,并最终占领了北京。

在民国期间,兵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皇宫和景山都站满了武装士兵后,一切就不一样了,守卫紫禁城的不再是皇家卫队,而是荷枪实弹的士兵。

1924å¹´11月5日,冯玉祥的部队勒令溥仪搬出紫禁城,并修改了优待清室的条例,其中第一条就是:”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一切同等之权力。

这意味着,溥仪从这天起,再也不是能享受原来的待遇了,也不能再住在皇宫中了,民国优待清室的一切条件都被取消了。

溥仪只得按照修改后的“优待条件”选择出宫,这一切的废除都是了野蛮武力的强迫之下得以实现的。

这一天溥仪带着随身的侍从和婉容、文秀离开了皇宫,搬进了父亲载沣的住处。

最后的太监、宫女,哭天抢地的声音让紫禁城的黄昏变得更加忧伤

对于溥仪来讲,离开紫禁城他依旧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因为还仍然有许多军阀想利用他来控制全国,但是对于那些从小进宫依靠皇帝为生的宫女、太监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太监、宫女而言,他们从小进宫并没有外面实际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技能,离开了皇宫要如何生活呢?

以前朝代更替,会有新的皇帝上位,还是会需要太监们的伺候,但是新的民国不再需要太监。对于一些入宫比较久的太监还可以凭借积蓄能够存活,而一些后入宫的太监,根本没有什么积蓄的,又要如何活呢?

当鹿钟麟的炮口对准紫禁城的时候,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溥仪将“传国玉玺”交给了鹿钟麟的消息传到婉容耳朵里时:

婉容小声地对他说:“你可甭为了咱们这点东西丧了命啊!要是有军队的大兵来要这些个东西,你就告诉他们,这是我们‘主儿’的,非要不可的话,索性痛痛快快地递出去,就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能保住人怎么都行……”

这一天,紫禁城中所有的人都在这个黄昏离开了,溥仪和皇后、淑妃以及身旁的三十多个太监、宫女,默默地走向了御花园后门——“顺贞门”

顺贞门外没有宫女、太监们都跪着哭成了一片,都在为自己未来的生存而担忧着。 一些年轻的太监、宫女出宫后,直接走了极端,跳河自尽了,有的到大户人家为奴。一些年轻貌美的宫女嫁人,有的甚至流落到八大胡同做妓为生。

溥仪由于不满自己父亲的胆小怯懦,同时又担心被冯玉祥所加害,在载沣的住处没有住多久,就逃进了日本公使馆,当时的日本对落难的溥仪十分热心,不仅慷慨的为他提供了舒服的栖身之地,还利用《顺天时报》发表了对皇帝的“无限同情”,同时对内阁和国民军无限的“激愤”。让溥仪对日本产生了无限的好感,从此走上了亲日的复国之路,成了伪满州国的傀儡。

参考资料:《紫禁城的黄昏》、《末代太监孙耀庭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因为溥仪皇帝是皇宫内的主心骨,他的离开代表着大清王朝的从此没落,也代表着宫里面的这些太监和丫鬟,他们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改变,他们也不得不自己来到宫外谋生活,不再享有以前这种包吃包住的情况了。所以说当溥仪皇帝被这些民国军阀赶出皇宫的时候,这些太监和丫鬟们他们都非常的伤心和难过,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对大清王朝的忠诚而感到难过,还有一部分人是为自己今后悲惨的命运而感到不值以及伤心,但是不管怎么说,大清王朝的没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落后的地主阶级。

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王朝,同时溥仪也是清朝中最后一个皇帝,在溥仪还是很幼小的时候,溥仪就进入了皇宫里面,自从慈禧太后去世之后,溥仪就成为了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他当皇上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大的权力了,他所统治和管辖的区域实际上也只有在紫禁城内而出了紫禁城,其他的事情也就与他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因为在紫金城外还有许多的民国军阀以及很多的政党,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地盘以及势力,他们根本不承认以及认同这个所谓的清朝皇帝,在这些军阀的眼中,溥仪实际上就是一个名存实亡的末代皇帝。只需要保持表面上的客套就可以了。

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这也代表着这存在着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从此从社会历史中消失了,但是这个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军阀袁世凯给偷去了。因为袁世凯杀了一个弥天大谎,他说自己赞成以及拥护民主共和的制度,袁世凯说他可以用自己的军队的力量来结束中国动荡的状态,从而恢复到一种稳定的时期,因此孙中山就答应了,他将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但是没有想到袁世凯在当总统的时候,就马上宣布要复辟。这也因此让袁世凯入住了紫禁城,他把紫禁城里面的末代皇帝溥仪给赶了出去。

虽然说溥仪皇帝被赶了出去,但是溥仪他依然并没有忘记紫禁城是他自己最后的家乡和家园。在溥仪一生的最后历程之中,他先后被日本人控制住,成为了一个傀儡皇帝,但是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溥仪接受了改过自新的一种忏悔,最后又回到了他的紫禁城内,进行了人生之中最后的参观和游览。

第2个回答  2020-09-19

皇宫里之所以哭声一片,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

1、表明大清真的灭亡了,再也没有重来的可能。

紫禁城自清朝建立统治以来,一直都是充当的皇宫,它见证了大清的崛起,兴盛到灭亡,已经成为了清朝的一个象征符号。对这些在皇宫中生活的人来说,是深深的印在脑海里的,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

如今被赶出紫禁城,就是剥夺了他们的家园,他们很小就进入紫禁城服侍皇上,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离开,这种痛苦是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他们的哭声代表了对紫禁城的不舍,也是对大清灭亡的一种怀念,大清再也不能重回紫禁城。

2、对未来颠沛流离生活的绝望。

当时的中国是军阀混战的时代,整个中国都是一团糟,到处都在打仗,到处都在死人,没有一个安稳的地方。紫禁城里的这些人都是前朝的遗民,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前朝,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生活,他们和民国是格格不入的,赶他们出紫禁城,无疑是断了他们的生路。

如果对未来一无所知,完全不能适应未来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挑战,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哭泣,是很正常的表现。

3、对离开溥仪的不舍。

陪伴溥仪的这些人,都是对溥仪忠心耿耿的人,毕竟清朝已经灭亡好几年了,现在还能留在他身边的,说明是真的在乎他。一想到出了紫禁城,以后不能在伴溥仪左右,这些人就只能痛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