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莱福保健品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但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正常人是没有必要额外补充保健品的。现在已经是21世纪,我国已经改革开放40年了,整个国家经济条件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买东西要粮票,现在有了美团、饿了么,你想吃什么几乎都有人帮你煮好,有人给你送到家门口。

正常人只要不是极度挑食、以现在的经济条件已经饮食条件每餐荤素搭配的话是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 只会出现营养过剩、肥胖。相反,现在肥胖、营养过剩是威胁人民健康一个很大的问题。

保健品是什么东西,保健品就是把一些营养素提取出来,含量比较多而已,比如把食物中维生素 C 直接提取出来变成一个药丸,把富含 DHA 的鱼油提取出来变成鱼肝油,把蛋白质的氨基酸提取出来或者把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提取出变成口服液等。不管是维生素、氨基酸、鱼油都可以在正常饮食中补充到的。比如 维生素C 吃素菜和水果就含量很高,特别是橙子、猕猴桃等。氨基酸吃鸡鸭鱼肉、牛奶、鸡蛋、豆类食物就含量很高了,鱼肝油就直接吃鱼就可以补充到了等等。

既然正常人不缺营养,那就没必要额外补充保健品了。

但有些人比如消化道出血,贫血、手术后、极度挑食、厌食的人短期适当的补充还是可以的。但只要有个相对知道营养学专业的人适当指导一下每餐吃的食物就可以从食物里面补充回来了。

还有就是保健品特别是中国的保健品大部分都有夸大宣传的成分,而且还非常贵、非常贵、非常贵。一篇维生素C200多块,医院开的维生素C 片只要一两块钱。氨基酸口服液也是一百多快,还不如吃个鸡腿、鸡蛋喝一杯牛奶补得氨基酸多。

所以个人的意见是不建议额外补充保健品。

可以说,从过去20年到现在依旧在持续的一个热现象就是,中国人对保健品越来越热衷。
市场上的品种和款式也是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很多老人对保健品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人“走“了,保健品还剩下一大堆,根本没有吃,甚至没有开封。

更让人唏嘘的是,老人往往花掉巨资购买保健品,而子女对此并不知情。

加上市面上一些保健品价格虚高,成分科学性难以考察,销售人员对老人呼爹叫娘的营销模式,让人们对保健品深为诟病,甚至成为负面名词。

那么保健品真的有用吗?该怎么用,不该怎么用?
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到正规三甲医院的营养科做一个系统的评估,看看个体体质差异、营养状态有哪些缺陷,然后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另外一定要选择大品牌的正规厂家的保健品,而不能选择三无的、来路可疑的保健品。

首先,保健品是“健“字号,属于食品类,不属于药品类。

任何吹嘘其有“治疗“功能,“改善疾病“功能的说法,都要擦亮眼睛,这是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的表现。

另外,保健品适不适合你去服用?服用多少,也要谨慎地采用。

营养科的医生的建议是最值得听取的。而保健品营销公司雇用的所谓的“专家“和“顾问“,往往没有医学背景,而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口若悬河的宣讲,要谨慎看待。

最后,不要把保健品“神话“。

比如说自己缺什么补什么,是不是就可以长命百岁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的健康是需要多方面的维护,包括均衡合理的饮食,健康身心,适当运动,才能支撑起人体健康的基石。

奉劝中老年人群,不要做一名窝在保健品堆里的胖子,不要做一名窝在保健品堆里的懒人。科学进补,拥抱健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5
为何漏洞百出的“产品”,老人愿意相信?他们购买保健品只是因为无知吗?

其实,老人心里的期待、恐惧、孤独、从众感,最终都会转化成该群体的生死观和健康观,也成为他们掏腰包的动力所在。

图片

明知是骗钱,但喜欢热闹

11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市民王梅的家中,75岁的她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因为独居,家中虽简陋,但整洁。王梅每天清晨5点半起床,吃完早餐散一会步,再把房子清扫一遍。

脾气火暴的她,习惯独自一人散步、逛街。可不管在小区还是在市场,总有一些着装整齐的年轻人找她搭讪,热情地叫着“阿姨好”,顺带塞过来一张张传单,邀请她去参加养生讲座。

为了打发时间,王梅去了。久而久之,她对所谓养生讲座的“三步走”套路摸得一清二楚:“送鸡蛋米面油等礼品大打亲情牌,介绍保健品收100元的预购费,收全款卖产品。”

王梅笑着对记者说,明知有猫腻,但她仍痴迷类似养生讲座,“就因为喜欢那种热闹的氛围”。

“讲师跪在地上磕着头,边磕边叫爸妈,感动得落泪,我能不掏钱吗?”王梅说。

过去一年多,她参加了近百场保健品讲座。在客房一个角落里,王梅掀开一块红布,下面堆满了物品,她从中翻出一包包塑料袋,解开后里面全是瓶瓶罐罐和盒装的保健品。她说,这都是为了不让子女发现。

“这么多怎么吃得完?”记者问。

王梅说,不敢吃的就扔掉。一次,她把一盒价值八百元的保健品扔进垃圾桶,担心被别人捡走吃坏身体,她还特意用张报纸盖住。

“子女们都很孝顺,有时间就会回家看我。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忙,我也能理解。”

担心她买保健品,子女每次回家都千叮万嘱,不要贪便宜去领鸡蛋,不要去参加保健品讲座。王梅每每听到都很紧张,她害怕被子女知道后,会被责备。她说:“我自尊心强又要面子,这么大年纪了,花自己挣的钱被晚辈说就不值得了。”

图片

苦于病痛缠身,盲目相信权威

今年78岁的黄先生最初接触保健品,是因为他被确诊患糖尿病。

“那时候,就想早点把病治好,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吃4款保健品。”他说。

2010年老伴患病离世,他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越发强烈,也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保健品的依赖。

黄先生知道有很多保健品是骗人的,所以他选择保健品时都会再三考量,但是一遇到有“权威”认证的就会毫不犹豫地购买。

老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部分保健品,有今年三月份在某权威机构的活动中购买了一万多块钱的蜂胶产品;有“中科院研究出的高级生物产品”;有五代单传的中医世家祖传秘方……

很多时候,一种产品没有吃完,他又买了另一种。用他女儿的话说,老人对身体的任何不适都很在意,而买来的这些东西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寻求一个心理安慰。

“我也知道保健品不是灵丹妙药,但即使吃过亏后,下次却还是要买。我总是想着,这东西万一有效了呢?就算无效,也吃不死……”黄先生说。

图片

子女太忙,销售员可以陪我

家住站前街道的向女士今年77岁,她有两个儿子,全都在外地工作,自从3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一直独居。

然而,自从她成为某“养生馆”的顾客后,销售员每天都会到家里看她,给她买水果,陪她聊天。有时周末休息,销售员还会陪她买菜,帮她做饭。

向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比我孙子大不了几岁,对我特别关心,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只要给他们打电话,第一时间就来帮我。”她说,有一次她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就是卖给她保健品的销售员陪她去的医院,回家后,还照顾了她两天。

有一次,向女士参加了“养生馆”组织的大连两日游,销售员们白天陪老人划船、唱歌;帮老人背包;晚上还给老人端洗脚水、点蚊香。

向女士说,两日游之后,一半以上的老人都会买他们的保健品。“买产品不是真的觉得好,而是这些销售员们对我好。我不能让人家对我这么好,还赚不到钱。”

虽然,向女士也知道,像这样的陪伴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遇得到,越投入、越有钱、越肯掏钱的老人享受的服务越好。但也不是所有保健品公司都是这样做。

向女士告诉记者,“我买保健品也不是乱买,销售员对我好,为我付出了我才会买。像那些胡吹海夸,用重病吓唬人的我都不会相信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