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都是名将,国军五大主力部队最终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国军的五大主力军指的是国军装备最为精良,战争经验最为丰富并且在抗日战争期间获得成绩最高的5支军队。

这5支军队分别是国民党军整编74师,新编的第一军,第六军,第五军以及第十八军,这5支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不俗,不过在淮海战役前后基本上被全数消灭,而高级长官也大多被俘虏或者被击毙。

第十八路军

在这5支军队中,建军时间最早,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的估计就是第十八路军了。

在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之后十八路军就成立了,当时在陈诚的领导下十八路军于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初露头角,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十八路军才真正扩编为军,要知道在此之前也不过是师级罢了。

此后十八军在参与对红军的围剿之际,继续借着机会收编或是吞并其他军队,不断扩大自身势力范围,在后来势力已经达到了5个师之多,当然核心依旧是原来陈诚带领的原11师。

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十八军曾奉命参加了淞沪会战上海保卫战,当时它接到的命令是增援,但由于和日军之间的武装力量差距过大,导致在对战的时候十八军损失极其惨重,甚至还出现了高官殉职的现象出现,比如十八军旅长蔡炳炎。

不过在十八路军往西部大撤退之后,部队又进行了整编大换血,十八军得以迅速恢复力量,再后来的1943年十八军还参加了武汉会战、常德会战等这种大型会战。等到抗日战争打完之后,十八军卫戍武汉,驻扎在重镇武昌。

解放战争打响之后,十八军的任务是进攻鲁西地区的解放区,一度给解放军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随着战局的不断进展,18军的有生力量在淮海战役中也都被迅速的消耗,在1948年的时候十八军全军覆没。

虽然在战后残部一度重建了十八军,但已经风光不再了。而十八路军中的国民党著名指挥官从陈诚开始,接着是胡琏,再是杨柏涛,都是国军名将。

整编74师

整编74师是抗日名将张灵甫所带领的一支精英部队,也是蒋介石手下唯一一个全美械的机械师。由于该师团和日军之间的武装差距相对缩小,因此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有效的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军事力量。

日军投降之后,就是由张灵甫所带领的74师保卫南京,因此整编74师又可以被称之为国民党的御林军。当时整编74师下一共有9个团,共计近3万人马。因为战功赫赫,整编74师也是抗战时期国军中最为辉煌的一支军队。

也正是因为此,蒋介石曾经一度寄希望于这支军队并且希望它能够消灭中原地区的全部解放军。但面对解放军,内战时期的整编74师表现一直都是平平,在孟良固战役中整师更是被解放军全部歼灭,就连师长张灵甫也被当场击毙了,整编74师也是内战开始之后第1个被解放军消灭的国军王牌军队。

而在张灵甫之前,整编74师也有三位长官,分别是俞济时、王耀武、施中诚,他们可以说也都是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几个亲信。

新一军与新六军

新一军是中国远征军第二次进入缅甸战场时所组建的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也是由英美国家提供武器装备,人数大约3万人。

在进入缅甸之后,他们都是由英美各国的高级指挥官训练。因为士兵素质高,加上军队装备过硬,所以新一军的综合实力表现还是比较高的,而新一军中最著名的指挥官就是孙立人将军。

当时由于在印缅战场上多次与日军交锋,并重挫了当地日军主力,使新一军成为了一支驰名世界的“王牌军”,即便是在英美眼中,它也是一支雄师。

后来在新一军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来新六军。所以新一军和新六军属于国民党王牌师中的孪生军队。

蒋介石对新一军和新六军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曾寄希望于新一军和新六军能够守住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不过在1948年的参加锦州战役中,新一军和新六军却全军覆没了,除了个别高级将领被俘获之外,其他的几乎全部被击毙。

第五军

第五军是由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明所带领的,它也是国民党军队中为数不多在机械化程度上可与日军相当的一支部队,因此也是蒋介石部队中蒋介石依仗的王牌之一。

装甲车部队多,加上长官杜聿明又是一个擅长指挥打阵地战的人,所以第五军相当于是如虎添翼,在抗战时期也是战功显赫的很。无论是昆仑关大战,还是远征滇缅,杜聿明的第五军都是能够挫败日军的关键,在战场上创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当然了,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比如第五军的师长戴安澜就在缅甸战场上壮烈殉国了。在内战时期,蒋介石几乎第五军作为自己最后的王牌,不到最关键的时候不予启用。

不过在这个时候的第五军,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血性与战斗力,军队表现的并不算太过于突出,淮海战役时在大势已去的时候,大部分都选择了缴械投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