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罗杰斯人文三原则

如题所述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

他所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如果不是受到环境的阻碍,抑制了个人的成长,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橡子那样,都渴望成长和有所成就。罗杰斯认为促进成长的环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真诚、接纳和同理心。”

罗杰斯所说的真诚,就是抛却人们惯于用来伪装自己的面具,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诚恳地自我袒露,拥有一颗透明的心。

罗杰斯所说的接纳,就是给予对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这是一种仁爱的态度,一种即使知道我们的不足但仍然珍爱我们的态度,这是一种当我们卸下伪装,真实表露出内心最糟糕的感受后,发现我们依然被接纳的释然和宽慰。我们希望在美满幸福的婚姻中、和睦的家庭生活中以及亲密的友情中都能体会到这种令人满意的感觉,而无需任何解释。在这样良好的关系中,我们自由自主,不用担心我们会失去他人对我们的尊重。”

罗杰斯所说的同理心,就是分享、反映我们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我们真正想要说明的意思。“我们几乎很少真正能抱以理解和同情的心去听别人诉说”,罗杰斯说,“而这种独特的倾听,是我所知道的能使他人改变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因为,“当人们被接纳和获得奖赏时,他们就会以一种更关爱的态度对待自己”。当人们被抱以同理心倾听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倾听他们内心的感受”。

在罗杰斯看来,真诚、接纳和同理心,才能真正使人成长。他相信治疗者(心理医师)最重要贡献在于“接受和理解来访者(病人)”。但这三原则并不仅仅限于医患关系,实际上也是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因此,“如果你想更积极地倾听自己亲友的情感,下面三个提示或许对你有帮助。(记住,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解义。用你自己的话来总结讲话者的意思,从而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要求对方作更多的说明。如‘你说的那个事的例子是什么?’这样可以鼓励讲话者讲更多信息。

投射情感。如‘它听起来令人沮丧’,这样可以准确地映**你对于讲话者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强度有什么样的感觉。”

事实证明,“那些感到被爱和被支持的人会对与他们不同的人更加开放和宽容。”反之,那些感觉不被关爱、不被支持的人,则会对与他们不同的人排斥和挑剔,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

有心理学家说过,儿童的心理就像未干的水泥,落上什么就会形成永恒的印记。父母如果能以罗杰斯三原则来调适自己与子女的相处之道,未来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


------------------------------------------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了小学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一门学科,并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而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实施者与主导者,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达成与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效果。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为研究的主题,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等,就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内涵、特征、发展策略等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人文素养;  特征

 

1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具备的语文知识、综合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的总称。语文教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评价的开展等,都需要教师以智慧与能力,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特征,通过语文教学来发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语文综合素养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从自身的人文素养提升开始,力促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

2.1 小学语文教师的道德品质素养

优秀的道德品质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能够给小学生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教师作为人类文明与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人员,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鉴定的爱国主义信念、自强不息的拼搏与学习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从国家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角度出发,来培养社会与家庭的人才。在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开展和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为了更好的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加大对语文专业知识、课程标准、综合学科知识的学习。在认真研究教材、熟悉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通过科学的备课与评价,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来不断的提升教学基本功的水平。只有自不断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的掌控语文课堂教学,为更好的利用和优化小学语文学科内容,获得更多的教育智慧与方法。在不断传播我国优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小养成对我国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与亲切感。

2.3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学专业素养

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素养也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要具备的素质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者,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具备优秀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这是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个性差异的不同学生,小学生在智力、心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教师以有效的教育心理学方法,来引导小学生的快速成长与进步。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容的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更为巧妙的教育方法,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4 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关怀素养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专业的语文知识、良好的教育心理学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丰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注重小学生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学习过程与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这三个不同纬度的目标,有效的引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空间,即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与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态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营造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民主氛围,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将更多的人文关怀与鼓励给予学生,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开放、合作的优良品质。

3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特征

3.1 人文素养的道德性

人文素养的道德性是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特征之一。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修身立德,来积极、主动的培养小学生的进取心、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的优化来发展学生的求真向善的人格。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人格境界不断的升华,为语文塑造小学生的心灵,提供榜样的力量。

3.2人文素养的民主性 

著名的教育家罗杰斯指出:一个民主、包容、关爱的师生关系,才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安全感,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民主性作为一个教育的主题,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与包容。优秀的课堂必定是民主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在维护自身尊严的基础上,构建适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民主环境与氛围,在保护小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激发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3.3 人文素养的自主性    

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自身的优势与基础,不断的超越局限,根据自我发展与教育教学的需求,来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状态,成为一个能够主动需求发展,独立自主的创新型教师。教师这种思想与教学行为的创新与独立,能够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师面在进行教材解读的时候,不能人云亦云,照搬硬套,而是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获得更多的个性化教学优势。

4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4.1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

优秀的师德修养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发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只有以爱来融化学生的心灵,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更多的成长与幸福感。再次,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从道德品质、意志力、人生态度、价值观等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效果。

4.2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学与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指导教育实践工作。例如:文学知识理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解百纳素养之一,缺乏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教学是苍白的,甚至让教学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对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风格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不断学习前沿文学知识与作品的基础上,创新小学语文教材与文本的使用,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与自身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4.3 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学创作与鉴赏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教学是主要内容之一,作文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学创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在与学生一起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人群,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与激励作用。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这是因为一个懂得鉴赏的老师,才是一个具备良好指导能力的老师。实践证明,语文教师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对作文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文学阅读、同行交流等方式,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4.4 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升文本挖掘与教材重塑的能力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文字性较强的学科,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意志品质的发展。例如:在《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中,通过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来向小学生传授那个年代艰苦朴素、诚实勇敢的德育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提升自身品德素质与修养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将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转化成为学生“心灵发展的鸡汤”。因此,关心国家、社会的时事政治,敢于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做正确的解释,将各种正能量进行整合,传授给小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意志品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为小学语文的人文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5 小学语文教师要丰富自身的综合知识素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需要教师以更为丰富的手段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与形象化。例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背景音乐,将动感直观的画面呈现给学生,感知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更直观体会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学生此时已经有了建立在情境基础上的直观感受作为铺垫,老师再追问:同学们,面对即将消失的瀑布,我们或有遗憾,或有沉痛,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学生结合感受自然就能和文本、画面、作者产生共鸣,体会自然也更加深刻。再让学生写一写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倡议书,心中有所想,笔下自然也就有所得。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还巩固了应用文的写法。

4.6 小学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与体验教材的主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面对以感性的汉语言文字构筑成的语文世界,只有引导学生把将心灵投放其中,抵达语言文字深处,才能感受到生命主体的光彩神韵和文字背后的无穷魅力。例如在《黄河的主人》一文向我们展现了机智、勇敢、镇定、机敏的艄公形象。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题目是“黄河的主人”,为什么作者还用了很多的笔墨描写惊险的黄河,又轻又小的羊皮筏子,谈笑风生的乘客?学生通过谈论交流感受到作者运用的是衬托的写法。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文中有很多描写老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要求学生用心品读,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品读具体的语言,让学生明白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的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文本表达的情感之中。语文课堂不仅是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分享的课堂,在这里师生之间碰撞思维,激荡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借助朗读,让体会文字所蕴含的温度与情感,使得感悟理解能力与表达运用能力相互融合,和谐共生。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作为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承的一种符号,是整个民族以及这个国家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的代表。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在语文教学实践运用过程中帮助小学生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主导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帮助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的刚从横纵,以“生”为本,真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我国文学知识的魅力,实现教师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年

[2] 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师》,2013,第三期

[3] 陈红,《语文为共生而来》,河北出版传媒社,2013年,240页

[4] 吴忠豪,《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语用”》《小学教学参考》,2015年,1页

[5]刘仁增,《以“语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视野》,《课程·教材·教法》

[6] 吴荣霞.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0)

[7] 任晓霞.  如何营造具有人文性的语文课堂[J]. 现代农村科技. 2011(12)

[8] 孙建国.  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J]. 教育导刊. 2012(04)

[9] 苏惠芳.  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认识[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2(01)

[10] 李猛.  试论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36)

[11] 张萍.  立足语文工具 弘扬人文精神——浅谈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途径[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1(12)

[12] 张朝昌.  人文性:语文教学的灵魂[J]. 中学语文. 2011(3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