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任意一回合的读后感600字

只要其中一个回合的读后感就可以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重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阪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应得显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昔日战长阪,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张。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留百世芳。
古风一篇
当年玄德走江陵,路次当阳少甲兵。
忽被曹瞒驱铁骑,军民打落尽逃生。
赵云独仗英雄气,舍命浑如落叶轻。
枪搅垓心蛇动荡,马冲阵势虎飞腾。
怀中抱定西川主,紫雾红光射眼明。
斩将夺旗世罕比,擎天保驾功业成。
我来少歇长坂下,斑斑沙草血犹腥。
子龙子龙在何处?仰天长问三两声。
全忠全义真称羡,永远标题翰墨青。

子龙浑身都是胆是最能形容赵云的一句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7
在寒假中,我读过一些书,但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第2个回答  2010-02-10
第一回 ,主要写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崭黄巾英雄立首功。事就这么个事,不在重复,主要写点感触。
第一个就是在一个不稳定,人心思变的环境里,其实应该这样说,各路豪杰靠乱才能生存,实现抱负的环境里
。皇帝就如走马灯,纯粹是形式摆设,但也还少不了,只不过看下面人表演罢了。这个我万分之一秒的功夫,就想到了杂谈斑竹。但有点不同,杂谈斑竹还有点功夫,但无奈难以施展拳脚。要想 表现,还得弄个马甲,才能过好瘾。小眼睛的横空出世,还是没逃过那句老话,新修的茅厕三天香,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好象真没三天就悄无声息了。板油有遗憾也没关系,历史是这样运行的。
第二个就是那三兄弟的事。很是惊异,三个单身汉见面没一个钟头,就要结生死交,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是馆子里临时拉来的全国通缉犯。这样的事情比中500万几率还小,历史仅此一例,所以成为后世楷模。我想啊,在那样的一个乱世,那三个家伙力气,智慧,胆识,都不比别人差,眼里一定放着绿光,怎么也得捞上一把。所以拉帮结派很重要,就象现在所说的,找到组织很重要。单枪匹马干不了事岂不说,还很寂寞。杂谈好象也是,也要结伙,谁跟谁一伙的,我就不管了,谁象我一个人玩的不是杂谈,玩的是寂寞。
第三个还是谈谈造反的事。我看第一回出场的差不多都长了根反骨,在时机不成熟时造反时,就会成为他人的跳板。张氏三兄弟,信众数十百万,地域遍及北方大部。所缺的只是时机和谋臣武将。结果也只是乌合之众,成为他人崛起和壮大自身的试手对象。
第3个回答  2010-02-22
第一回 ,主要写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崭黄巾英雄立首功。事就这么个事,不在重复,主要写点感触。
第一个就是在一个不稳定,人心思变的环境里,其实应该这样说,各路豪杰靠乱才能生存,实现抱负的环境里
。皇帝就如走马灯,纯粹是形式摆设,但也还少不了,只不过看下面人表演罢了。这个我万分之一秒的功夫,就想到了杂谈斑竹。但有点不同,杂谈斑竹还有点功夫,但无奈难以施展拳脚。要想 表现,还得弄个马甲,才能过好瘾。小眼睛的横空出世,还是没逃过那句老话,新修的茅厕三天香,或者新官上任三把火。好象真没三天就悄无声息了。板油有遗憾也没关系,历史是这样运行的。
第二个就是那三兄弟的事。很是惊异,三个单身汉见面没一个钟头,就要结生死交,而且其中还有一个是馆子里临时拉来的全国通缉犯。这样的事情比中500万几率还小,历史仅此一例,所以成为后世楷模。我想啊,在那样的一个乱世,那三个家伙力气,智慧,胆识,都不比别人差,眼里一定放着绿光,怎么也得捞上一把。所以拉帮结派很重要,就象现在所说的,找到组织很重要。单枪匹马干不了事岂不说,还很寂寞。杂谈好象也是,也要结伙,谁跟谁一伙的,我就不管了,谁象我一个人玩的不是杂谈,玩的是寂寞。
第三个还是谈谈造反的事。我看第一回出场的差不多都长了根反骨,在时机不成熟时造反时,就会成为他人的跳板。张氏三兄弟,信众数十百万,地域遍及北方大部。所缺的只是时机和谋臣武将。结果也只是乌合之众,成为他人崛起和壮大自身的试手
第4个回答  2010-02-12
读《三国演义》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