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如题所述

家庭心理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1、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

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家庭情感沟通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情感沟通是家庭心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沟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利。
(1)指责埋怨型沟通。指责埋怨型沟通使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
(2)迁就讨好型沟通。迁就讨好型沟通的家庭,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些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
(3)唠叨啰嗦型沟通。唠叨啰嗦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这种沟而不通的表现是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反而会造成孩子出现逆反和抵触的心理。
家暴的习惯会遗传给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习得性行为,如果孩子在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对用暴力解决家庭矛盾或者纠纷的方式耳濡目染,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这种行为进行模仿,并在未来自己的婚姻中优先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因此,家庭中如果存在家暴问题,家长应及时进行调适,避免在孩子面前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彭国球表示,“有家暴行为的人大多数都存在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而童年时不良的家庭环境的确容易导致其心理不健康。”
解决方法

及时止损是对自己也是对孩子的保护

考虑到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很多人在遭遇家暴之后会选择忍让,不过,经研究表明指出,如果婚姻中出现了家暴,要学会‘及时止损’,一味地忍让,只会给自己和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无条件的忍让与原谅只会导致家暴的升级,施暴方会越来越猖狂,而受暴方则会遭受更多的暴力,最终导致家庭的氛围、环境越来越恶劣。

无数的悲剧证明,如果受暴方在施暴者毫无悔改之意时,依然抱着一颗想要改造对方的“慈悲心肠”,其结果大多都是失败的。
经研究表明:“对家暴选择忍让与原谅对孩子没有任何积极的影响,反而会导致孩子对未来自己的婚姻产生阴影。”
与在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相比,在不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在未来的婚姻中更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恐婚、恐惧生孩子等,这些都与家庭的成长环境都有关。此外,不和谐的家庭环境还会使孩子的人格与性格的养成受到影响。”
因此,当家暴发生时,受暴方不能期望施暴方能够理性地控制自己,受暴方要勇敢地远离施暴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孩子来说,这种方式都是最好的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