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渡为?何辞为?如何翻译?

如题所述

“何渡为?”翻译为还渡水过去干什么呢?原句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项羽之死》。

“何辞为?”翻译为还辞别什么呢?原句出自于西汉司马迁的《鸿门宴》。

原文:

1、《项羽之死》:“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白话译文: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2、《鸿门宴》:“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白话译文:

刘邦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

扩展资料:

《项羽之死》和《鸿门宴》都是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之死》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鸿门宴》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

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