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出口什么

如题所述

:(1)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不同时期,不同工业制成品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不同。从宏观结构来看,在1980—2007年间,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并日趋占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出口主导产品逐渐由第7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转变为第8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第8类商品所占比例1996年超过第7类商品、2001年超过第9类(杂项制品)商品,逐渐成为我国出口支柱产品。2007年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为94.95%,第8类商品所占比例为47.39%。从微观结构来看,在1992一-2007年间,第11类(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和第16类(机械设备)一直是我国出口最多的两类商品,1998年以前,第11类商品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1998年第16类商品首次超过第11类商品并一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2007年第16类所占比重为43.42%,第11类所占比重为13.84%,两者之和为57.26%。总的来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商品构成更加集中于少数几种商品。(2)在1992一-2007年间,加拿大、日本、中国、德国和墨西哥是美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在1993—2001年间,我国一直是美国第四大进口国,2002年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进口国,2003年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第二大进口国,2007年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国。1992年我国所占份额为5%,2007年所占份额为16.4%。从微观结构来看,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构成变化主要集中于第11类、第12类和第16类等3种商品。自从1994年以来,第16类商品一直是我国对美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第16类商品所占份额从1992年的9.22%上升到2007年的46.35%。我国对美国出口商品结构日益集中。从我国出口美国十大商品类别的地区构成来看,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在美国各类商品进口总额中占据较大的份额,第5大类(鞋靴、伞等制品)商品所占份额最大,达到了73.4%,其次是第7类(皮革制品、箱包)商品,所占份额为65.8%,第2大类(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商品所占份额也达到了63.8%。墨西哥、意大利、加拿大和印度等国是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3)从制成品的出口结构来看,不管是在世界市场上还是在美国市场上,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我国制成品的出口中都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所占比例都超过40%,,高科技含量的制成品占我国全部制成品出口份额超过20%,中等科技含量的制成品占我国全部制成品出口的15%左右。另外,高科技含量的制成品所占份额都表现为增加的态势,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都表现为下降的态势,中等科技含量的制成品都表现为基本不变的态势。(4)我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占美国的市场份额都出现了上涨的趋势。低科技含量的制成品所占市场份额最高,所占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44.55%上升到2003年的62.34%;高科技含量的制成品次之,所占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13.31%上升到2003年的24.12%,其中,电子和电力类高科技制成品在美国所占市场份额上升的速度最快,所占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8.61%上升到2003年的19.01%;中等科技含量的制成品最低,所占市场份额从1999年的11.74%上升到2003年的19.12%。(5)从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对比来看,2003年,在低科技含量的制成品中,中国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占份额为62.34%,亚洲“四小龙”为17.2%,东亚四国为13.51%,日本只有5.85%;在中等科技含量的制成品中,日本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所占份额为53.85%,亚洲“四小龙”为16.9%,东亚四国为5.56%,中国只有19.12%;在高科技含量的制成品中,中国、亚洲“四小龙”、日本所占份额都在23%,左右,东亚四国为16.9%,各地区相差不是很大。(6)从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GDP增长的原因,但是GDP的增长不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出口商品结构每提升1%,经济增长将上升0.38%。
  :(1)2002年在中国向世界出口的144种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cA>1)共62种,占全部产品的43.06%,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23)有18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商品是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44种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中,有34种具有比较优势,其中,6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14种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2)2003年在中国向美国出口的144种制成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RcA>1)共40种,占全部制成品的27.8%,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23)有8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商品也是低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44种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中,有22种具有比较优势,其中,6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7种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3)我国低技术含量制成品最具有比较优势,相当数量的中等科技含量和高科技含量制成品已经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部分产品还呈现出较强或显著的比较优势,但是,这3类产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分布状况存在较大区别,主要表现为:中国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如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在美国不仅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种类比较少(22<34),而且RcA指数也比较低;中等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和高技术含量制成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都不如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非常有限,而且多数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RcA和RRcA指数也较低;高科技含量的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特征明显的电子类高科技产品,大部分其他高科技制成品仍然不具有比较优势,中国高科技制成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区域比较优势与在世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分布状况基本一致。(4)在1997—2002年间,中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制成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很低的产品,这类产品无论在世界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显示比较优势指数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比较优势十分明显。无论在世界市场还是在美国市场,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都比较稳定,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5)自从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已连续1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地位。从出口产品的类型来看,中等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所占比例从1985年的72%下降到2007年的45%左右,高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所占比例从1985年的19%左右上升到2007年的53%左右,低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所占比例一直低于3%。但是,按照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划分标准来看,我国出口的绝大部分机电产品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2007年63.01%的出口是劳动密集型,36.99%的出口是资本密集型。自从2002年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整体竞争力迅猛提升,区域比较优势开始凸显,但是,在日本、韩国等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不明显。从产品竞争力来看,在各类机电产品中,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声音的录制及重放装置设备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他各类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