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越看庄子就越觉得有佛家的味道

如题所述

佛教传入中国之时,老庄之学,特别是庄子的思想,是翻译佛经和对佛教理解消化的重要媒介。从南北朝到唐宋的一代代高僧,哪位不是饱读老庄而后出家为僧的。这些高僧们在消化吸收印度佛教,并使之中国化的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孔孟老庄思想在里面所起到的作用。
至明清时代,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开,有说禅宗是庄学,有说理学是外儒内禅。
达摩东来,称“东土有大乘气象”,指的就是中国的孔孟特别是老庄这一文化土壤。如果把汉传佛教中的糟粕和轮回等神秘主义去除掉,剩下的几乎就是庄子,而禅宗则是对庄子的注解。
我注意到,很多人在讨论儒释道三家文化时,总是将佛教典籍出现的时间定义为释迦牟尼在世时,这是错误的。
以佛陀与庄子为例:
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明一下佛陀与庄子的生卒年。
由于阿育王已有相当明确的年代可考,推论佛陀年代有了更大可能。 日本小野玄妙据一切有部传佛灭后116年阿育王登位,又即位于公元前269年,故佛灭于前384年。宇井伯寿又以阿育王即位于公前271年,推算为前466—前386年。 宇井氏学生中村元又用新的希腊方面史料,订为前463—前383年。佛陀去世时,中国的孔子已去世了97年。(佛陀生卒年另有记点一说,学界早已认为可信度太低)
目前对庄子的生卒年,大多采用马叙伦先生的考证结果,即约前369年-前286年。庄子去世时,印度的佛陀已去世也是97年。
庄子在世时就已经写有著作,并流传于世。佛陀在世时期,印度还没有产生成熟的文字系统,所以也就没有佛经。佛经是在佛陀去世几百年之后至一千年之间,由后人陆续写出来的。虽然佛陀在世早于庄子,但佛经晚于《庄子》。
学界曾指出过,佛经在中土的翻译,不能用今天的“翻译”概念去理解,其很大程度上也是边创作边翻译。例如佛教《金刚经》中,由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这个概念,就是借鉴《庄子》的“乌鹊孺,鱼傅沫,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
对华夏文化的吸收,是佛教传播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坏事。但是,历史上每次佛教进入兴盛时期,就会出现强调佛教文化的印度原生性,与华夏割席的思潮,甚至还会有化华论(将华夏诸多文化宣传为源于佛教或受佛教影响),这就值得警惕。这也是人类宗教的局限性,宗教认同永远会高于国家和民族认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1
虽然他不是佛教,也没有明心见性,但是却有不少胜于老子与孔子,令人放下对世间与肉体执着的各种独到的见解,也值得学习借鉴一下。
庄子认为命由天定,人不能胜天,这是与佛法不同的地方,故言其未明心见性,不了业道也。
英雄所见略同,故庄子与佛的教义略有相似,但庄子的境界是声闻境界,
虽忘物成声闻,却没达到菩萨的忘我,及如来的无我境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