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第1.2段用了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如题所述

1、第一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修辞手法:两个“盼望着”是反复修辞手法。

(2)表达心情: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作者盼春心情迫切。“脚步”是拟人。“来了、近了”写出了人们盼春的急切之情,透露着喜悦之情。

短短四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盼望和赞美之情。句子简短,语意亲切,给全文定下了轻快、活泼的基调,抒写了作者盼春热切、喜悦的心情。这种情感,始终笼罩着全篇,而且越来越浓烈。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

(1)修辞手法:“睡醒、张开了眼、”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 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2)表达心情:

这一段,作者总写春日融融的景象。而这种温馨、暖和的情感,洋溢着全文。这就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自然的背景。

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来形容,使春有了人的情态。“睡醒、张开了眼、”都是拟人,形象地描写一切都将重新开始。这样用人们睡觉醒来、困顿全消、精力恢复的具体神态,准确、传神、又富有情趣的表现出万物受春的温暖、滋润而生机勃发的特点。

后面三句是排比,简洁而周详地写出春回大地,春满人间。“朗润、涨、红”是摹状,分别描绘山、水、太阳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写出了春天的变化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满了愉悦之情。“脸红”也是拟人,突出春暖。

扩展资料

1、层次:

(1)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作者“盼春”之情。

(2)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

作者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侧面写春的景象,春天的气息。五个段落五幅画,合起来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全景图。这幅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有形状,有声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动,还有层次分明的意境,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3)第三部分(第8-10段),可以归纳为“颂春”(或“赞春”)。

2、《春》主要修辞手法:

本文使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和拟人,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感情有突出作用。

比喻。如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的炽烈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

拟人。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直接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把无形的春天写得具体、生动。又如写“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将竞相开放的花儿写动写活,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朱自清散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春》朱自清,
第1,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 第一段:运用了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突出对春天的盼望心情.
第二段: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水.阳光的变化.山色的朗润.一是春光明媚。二是山上的植物给山蒙上了淡绿色泽.水涨起来了.是冰雪融化.水量增大.水流加快.太阳光更加明朗红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4
第一段:反复 拟人
作用:“盼望着,盼望着”说明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运用反复和拟人的修辞,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并与倒数第四段写出了人们对春的喜爱相照应。
第二段:拟人 排比
作用:形象表现了春来大地积雪融化春光明媚,山上变得淡绿润泽明朗,水位上涨,春日融融的暖意. 3)作用:从总体上写大地回春,生机勃发,为下文具体描写春的美景而张本追答

望采纳,谢谢O(∩_∩)O

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追问我O(∩_∩)O

第3个回答  2022-04-13
第一一段第一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第一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第一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闲到第一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喜爱第一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迫切之情,第二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