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越是想追求阅读的速度,越是达不到阅读想要的效果。
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真正能记住的内容,真正能引用的观点则是少之又少。看到很多人一年读很多书,一个月读很多书,甚至一个星期都能读七本书,就感觉自己的读书速度真是太慢,进而想加快阅读的速度。但速度加快了之后,对内容的吸收和掌握就差了很多,读过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甚至早上读的章节晚上就记不清楚了。如果读书仅仅是追求速度或者数量的多少,无法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那么阅读的意义又在哪里。
比如我最近正在读的《Think Fast and Slow》,每天上下班地铁上阅读,近两周的时间才刚阅读到11%。尤其是本周刚开始的时候,感觉阅读速度太慢,就想加快阅读速度。结果是就是早上刚读完的内容下午已经忘记了。
阅读不能只追求数量和阅读的速度。如李笑来老师所说,阅读时应牢牢抓住每一个你不明白的概念,或者作者着重强调的概念,弄懂这个概念是什么,不是什么,与什么概念相似,不同点在哪里,应如何运用,运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各个概念之间是怎样的关联,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还是其他关系。文章或者书籍的论述逻辑是什么,是形式逻辑还是非形式逻辑,是否存在认知偏差,注意认知偏差纠正。概念和关联这两者目前仔细阅读还可以把握,但在逻辑这一块很是非常欠缺,导致对文章或者书籍形成的理解都是分散的,无法串联起来。在阅读完一遍之后,有必要把整本书的结构框架和自己摘录的词句段落再温习一遍,加深对书籍的印象。
这样阅读速度会慢下来,阅读的数量可能增加的也不是很多,但每本书读完之后会有所收获,拥有积累,锻炼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不是每本书读完后收获的就是那一份读完一本书的虚荣感。虽然一开始会很慢,但随着积累的增加,吸收能力的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概念、关联、逻辑的掌握会更加容易与高效,最终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