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课程是否可以自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4
‍‍

我觉得很多东西是可以自学的。对,mba课上会讲很多新的东西,但是对大部分工作来说。你能用到的东西相当有限。主要框架搭起来了最新的进展自己看看paper或者相关文章也能了解的八九不离十。或者了解个框架基本也够用了。比如说operational management,你看看课程结构,哦,要讲linear modeling,queueing,quality control,课上会有生动案例和手把手指导,但是你不上课自己wiki+youtube也能理解的差不多。实在不行20块钱一小时找个商学院本科生给你讲讲。

有人说mba主要靠社交,这个也对也不对。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社交分两方面,学校活动和校友。对一个想换专业的人,学校各种午饭啊讲话啊模拟面试啊都是接触你想去的公司的好机会。这方面全职比在职好很多毫无争议。但是校友的话差别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毕业

‍‍
第2个回答  2018-01-04
‍‍

第一是一个完整的MBA项目的课程很多。我查了一下我们项目的必修课就有17门,选修课6个方向各自有3~6门。这种数量的课程如果全靠自觉能学完,说明这个人一定有强大的“执行力”,这么强大执行力的人,请一定介绍我认识。因为他如果不成功,那就是一个黑天鹅事件。

第二个是MBA课程的精髓不仅仅是基本原理,很多课程中教授会讲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对当时社会热点相关的理解。这些一方面可以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可能直接跟你当下的投资选择相关。有教授上课分析过的被低估的股票,同学课后真的去买的,也有因为教授的几句话去买了房的。这些人不仅仅把学费赚了回来,可能把学费的数倍都赚了回来。

第三个是交流。我这里说的交流不是认识了谁,而是跟谁认识了之后,你带走的东西。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见闻,可以是观点。这些交流可以使你有一个更广的视野去看问题。你会发现各行各业,或者某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是如何看待问题的,它们的从业人员有什么不同的背景、性格。这些一手的信息,只有真正去交流才能获得。所以,多约饭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补充一点我自己的感想。我是完全不相信人的自觉性有多么强大的。以前我在自制力方面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人。一方面我是群体中自制力比较强的,另一方面我自己又经常感到许多时间被浪费了,许多时候学东西的效率并不高。

直到有一次我听到罗振宇讲到一个观点,有了很大启发。你有没有发现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最应该颠覆的领域是教育行业,然而最岿然不动的还是教育行业?那些百年老校,真正的精英学校,美国的藤校,中国的C9,依然是学生追逐的目标。即使是非学位类的教育,比如学英语,或者职业技能的课程,人们仍然是倾向于线下的方式。为什么呢?

因为你这个人坐在课堂上,就是对你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最大保证。只要你在课堂上,你就要“被动”地去“主动”接收老师的内容,你就要受到来自同学的“Peer Pressure”,你没有机会长时间走神,你也不好意思一直玩手机。其实说来说去,学校的作用就是这么简单,放弃对自制力的幻想,把你放在一个处处受限的环境中,让你不得不去学习。

‍‍
第3个回答  2018-01-04
‍‍

1.MBA是一个系统性的称号,有各种偏向,如管理、供应链、人力资源等,有一半的MBA确实是在混的,但这些系统都是相辅相成的,一课不知则无法理解,这不是顶着MBA头衔的人就可以了解的,自学没有这么好的条件。2、商业敏锐度不是说培养就能培养的,MBA学科的关联度上没有打开是无法有很大进步的。3、MBA重在与教授讨论、与同学讨论,更多的是无数的案例与小组讨论分析,从不同思想纬度去解决问题,自学是无法做到的。4、单一个伦理的梳理与经济学极度压抑人性的分析,就需要打破你自身的逻辑,确切的说是打碎了再拼起来,其中的痛苦一般人无法体会。后其阶段更是对知识的构建、运用有更高的要求。当然,混着过照 样可以拿到MBA,只是这些人依旧是普通人。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