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为吊脚楼,这是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山寨居住的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现多已改为瓦顶。

凯里苗族山寨中,居住人家大部分都是吊脚楼。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地气很重,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

苗族的吊脚楼[1] 建在斜坡上,把地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取其一段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平行。吊脚楼低的七八米,高者十三四米,占地十二三个平方米。屋顶除少数用杉木皮盖之外,大多盖青瓦,平顺严密,大方整齐。

吊脚楼一般以四排三间为一幢,有的除了正房外,还搭了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9根,即五柱四瓜。每幢木楼,一般分三层,上层储谷,中层住人,下层楼脚围栏成圈,作堆放杂物或关养牲畜。

住人的一层,旁有木梯与楼上层和下层相接,该层设有走廊通道,约1米宽。堂屋是迎客间,两侧各间则隔为二三小间为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左右对称。有的苗家还在侧间设有火坑,冬天就在这烧火取暖。

中堂前有大门,门是两扇,两边各有一窗。中堂的前檐下,都装有靠背栏杆,称“美人靠”。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zhì)比,层叠而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8

苗族多生活在山区,山高坡陡。基坑开挖是很困难的。此外,天气多雨多变,潮湿多雾,砖房底层地面气氛很重,不适宜居住。苗族的高跷一般建在斜坡上,有两三层楼。顶层很短,只有食物不能生存。在楼下堆放杂物或做动物围栏。两层不能覆盖顶部。一般来说,墙是用竹子和泥糊做成的,屋顶上覆盖着草。现在,大部分都改成了瓦屋顶。


在凯里苗族村中,有很多吊脚楼。大多数苗族人生活在山区。山很高,坡很陡。整平和挖掘地基非常困难。苗族的吊角楼建在斜坡上,地面被切割成“厂”形的土平台。在土平台下,用长木柱支撑。其中一段按土平台高度设置梁、梁,与土平台平行。高跷低七八米,高十三四米,占地面积123平方米。除了少数屋顶覆盖着冷杉树皮外,大部分屋顶都覆盖着绿色瓷砖,这些瓷砖光滑、紧密、大方、整洁。


吊角楼一般有四排三个房间,有的除了主楼外,还建有一两个“偏厦”。每排木柱一般为9根,即5根柱子和4个瓜。每栋木质建筑一般分为三层,上层储存粮食,中层居住在人中,下层围成一圈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在一楼,有一个木梯连接着大楼的上下两层。这一层有一条走廊通道,大约1米宽。主房间是一个接待室,两边有两三个小卧室或厨房。房间宽敞明亮,门窗对称。一些苗族家庭的边上还有一个火坑,冬天用来取暖。

吊角楼是一种传统的苗族建筑,是我国南方一种独特的古建筑形式。它是现代建筑师的最佳生态建筑形式。吊角楼是苗寨独特的建筑之一。它依山傍水,一个接一个地堆起来。

第2个回答  2019-09-21
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为吊脚楼,他们认为吊脚楼更加漂亮好看
第3个回答  2020-03-11
又不只有苗族住,土家,瑶族侗族都是吊脚楼,准确的说湘西地区还有贵州都是吊脚楼 因为是在大山里面,以前只有木材,在加上有的地基高底不一,所以就有了吊脚楼,
第4个回答  2019-09-22
因为他们居住的环境比较复杂,这种建筑能够适应地形和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