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每年3~5月份乍暖还寒,人的情绪如同天气一样波动。性格内向、不自信或者脾气暴躁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现象。成都京西失眠抑郁症研究院专家杨小红教授指出,对于抑郁症患者必须进行干预治疗,无论是抑郁症患者还是家属、朋友都应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早判断、早就医。
在中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抑郁症患者估计有3000万人。在这些抑郁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死于自杀。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
值得一提的是,春天是精神障碍复发极高的时期,约占全年复发率的70%。
不仅发生在我国,全球亦是如此。
在一项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研究中尤其惊人。研究者使用丹麦死亡登记中心从1970到2001年的数据,对众所周知的丹麦人自杀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3月和6月之间自杀率猛增,尤其是对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们。
精神病学家已经为这个问题挠头多年。和我们的直觉相反,春天的来临,带来了更长的日照时间,也带来了自杀率的激增。
普莱奥里机构的精神健康专家说,5月是英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月。“涨幅很剧烈,有时候自杀会增多50%。”普莱奥里小组的医疗保健主任克里斯汤姆森说。
那么,为什么春季是自杀的高发期呢?
为什么春季是自杀的高发期呢?
1 心理落差
对春季的期待和自身心情的反差,会让受反向季节性情绪障碍困扰的人感觉更糟。
在“春天这么美,其他人都很开心”的强烈对比下,被抑郁折磨的人们不免会想“是不是只有我这么难过。”
陷入抑郁中的人也许会期待着,当天气好了之后,自己的情绪也会有所好转。但当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好转起来时,这种落差也可能会加剧人们的抑郁。
2 社交压力
在秋冬季时,天气不好或许会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抑郁情绪,认为“你可能只是因为天气不好所以不开心”。
但春天到了,抑郁症患者的低落情绪,在人群中会更为明显,这让他们更容易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内疚,进入恶性循环,加重抑郁的症状。
另外,白天时间变长也会让被抑郁困扰的人们倍感压力。
3 天气变化
相对于夏天和冬天,春天的天气更加不稳定。
这会导致人们脑内的一些控制情绪的激素水平产生波动。抑郁症患者对激素水平变化较为敏感,也就更容易在春天感到抑郁不安。
4 花粉过敏
研究表明,过敏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例如,花粉过敏会让身体释放细胞素,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同时也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胃口和心情。
对于已患有抑郁症或其他情绪障碍的人来说,如果同时对花粉过敏,他们的抑郁症状会在春季加重。
春季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1、对自己期望值高的人:
这类人群一般自我评价高,对自己的智力、能力较为高估,设定比较高的目标,一旦短期没有很大的进展,就容易急躁、暴躁,钻牛角尖,这类年轻人群较为多见。
2、性格内向的人:
这类人群不太善于与人交往,喜欢独处,正常社交会对起产生很大的压力和负担,感情得不到交流和宣泄的单身人群居多。
3、生活单调重复的人:
这类人群以空巢、孤寡老人最为多见,生活单调重复,缺乏关爱,很容易消沉抑郁。
4、特殊情况的人群:
如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久病的患者等,都属于高危人群。
春季如何自我调养预防抑郁?
饮食:要保证营养的平衡和充足,在科学角度上建议:人们应该摄入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的食物,还要保证高蛋白的摄入,研究表明这些食物会让大脑保持活跃状态。
睡眠:大约6~10个小时,想睡就睡一会,睡眠也是大脑的一种自我调节,对大脑有益。但是睡眠过度就不太好,容易做梦,也容易导致身体的虚弱,精神的恍惚,乏力等不好的影响。
生活:学会去转移注意力,在感到自己有低落情绪时,不要一个人老呆在不变的环境中,可以走出去感受外面的环境,接受新的刺激和变化。
运动:进行较长距离的散步,慢跑等促进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活动,以身体稍微感到疲惫为准,不要乱想问题,专心的散步或者是慢跑,享受运动的乐趣与滋味。
身体的运动,往往可以缓解脑力过度的思考,压抑,导致的大脑功能降低,抑郁,嗜睡的症状,舒缓神经,缓解大脑疲惫。运动不仅仅是一种体魄上的磨练,更能磨练人的心智、培养耐心,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和发泄,这个结论适用于任何年龄、人群及性别。
抑郁症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的症状较为隐匿,如果出现以下两大核心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应该积极就医。
情绪低落:心情很坏,很沉重,时常高兴不起来。
兴趣丧失: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如以前喜欢打牌、钓鱼等,忽然变得不喜欢了;离群索居,不愿见人;做什么事都振作不起来,力不从心;睡眠状态很差,怎么也睡不着等。
最后想写一些话,给可能被抑郁困扰的你:
或许你很孤独,自暴自弃,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但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并不只有负面的事物,还有你没有体验过的温暖。
心若向阳,无畏悲伤。
我知道那道阴影蛰伏在心底,时不时会冒出来,像摄魂怪,像去而复返的噩梦。
我们或许会一直这样负重前行。生活或许也不会好起来。
但如果就这样继续走下去,不放弃,再给自己一天、一个月、一季、一年...
生活也不一定会变得更糟吧。
“五年前5月的某天,一辆救护车载走了我:我的眼球抽搐,双手颤抖,意识模糊。在这之前,我已经失眠了3天,然后我吃了药,困倒在方向盘上,闯红灯撞上一辆汽车。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自杀,但是我的情绪并不是难过,而是不安、疯狂和偏执。本质上,令我处于危险的并非悲伤,而是失控:(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会酿成交通惨祸。我的治疗师说服了我,我需要帮助。随即我打了个电话,救护车带我进了精神病院,然后我待了一周,接受锂盐治疗。”
春天来临之际,动物们的行为会发生变化:熊度过了冬眠期,从洞里出来了;狗活泼乱跳,进入发情期;(加拿大)雁开始迁徙。那么人类呢?我们变得狂躁。每年春季是自杀的高发期,而且此时躁狂症患者容易崩溃发病,还有大量的非自愿性的精神住院治疗。我认识的精神病医生将4月中旬称为“惊心动魄的时刻”,因为这时他要和躁狂症患者彻夜未眠地聊天。
证据表明,自杀高峰在春天频发,在一项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研究中尤其惊人。研究者使用丹麦死亡登记中心从1970到2001年的数据,对众所周知的丹麦人自杀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3月和6月之间自杀率猛增,尤其是对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们。在仲夏和秋季自杀率也有小波动。秋季的自杀峰值主要存在于女性中,这可能与孩子们回校时间有关,她们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自杀——比如服毒,而不是吞枪、上吊或者跳桥。
根据一个理论,异常显著的春季自杀峰值可能由太阳光对大脑的影响导致。对于情绪障碍患者而言,尤其是双相情感障碍,生物钟标记与日光是不同步的。人类大脑的松果腺在夜间会释放褪黑素,这种激素有助眠的效果,但是它在白天会被阳光抑制。褪黑素水平在晚上九点左右开始增加,到了早晨上班时逐渐衰减。但这种激素的变化周期在狂躁期间的节奏太快,在抑郁期间则过慢,这会导致人们在本应该休息的晚上反倒非常警醒。当褪黑素水平上升时,与情绪和攻击行为有关的血清素(一种神经递质)也会上升。精神病医生说,4月的到来和晴天的回归可能对具有冲动倾向和自杀意愿的大脑充当“沉淀剂”。至于具体如何,目前尚无定论。
春天的自杀趋势值得注意,因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似乎揭示了自杀者的本质:即比起躁狂、焦虑,自杀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要小一些。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影响着大约30%的人的生活。然而,不到5%的抑郁者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选择自杀的人有何不同?答案显然在于冲动性的失控。
在2005年一篇题为《剖析自杀表现:冲动性攻击行为的作用》的综述中,自杀研究方面的专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教授古斯塔沃·特瑞琪(Gustavo Turecki)认为,冲动性是自杀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比起完全失去理智时,我们不太可能由于特殊原因自杀。
特瑞琪写道:“冲动性攻击特质是推动自杀的发展连环的一部分”,不管自杀者患有哪种疾病,从抑郁症到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再到酗酒。他说:“我们都有冲动的时候,例如,我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购买不需要的东西。但有一些人往往更频繁地表现出冲动,而且有攻击他人的历史,这些人更有可能死于自杀。”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由于倾向于这些冲动特征,更容易出现想要自杀的精神状态。双相患者自杀率高于其他人(其次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比抑郁看似更致命的是,这是一种具有攻击性和冲动性的混合,掺杂着绝望。一项研究发现,被称为“混合抑郁”的状态——情绪低落和神经过敏——芬兰医院的双相患者产生自杀意图的可能性是情绪稳定时的65倍。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只是25倍。然而,在忧郁阶段,双相患者比那些严重的典型的抑郁症患者更不可能试图自杀。只有在躁狂时,双相患者的自杀风险才会上升。
“擅长”自杀的人表面上给别人的印象是乐观积极、精力充沛。失眠、狂躁的病人有时会冲动购物、做爱、聊天聊个不停或启动雄心勃勃的项目。他们显而易见的特征并非情绪,而是坐立不安:持续的好奇心和兴奋性使他们焦虑,无法静坐,眼神四处游移。特别是双相II型患者处在混乱状态的高危之中,这种混乱的情绪状态容易导致他们自杀。
每年春天到来,一些双相患者需要提高锂盐剂量。他们的医生知道,春天会带来焦虑不安。更确切地说,药物阻断了焦虑。锂盐是所知的最有效的自杀干预药物。2013年的一篇论文显示,和安慰剂相比,锂盐降低了60%的自杀风险,不管是双相情感障碍还是重度抑郁。研究人员推断,通过抑制冲动性攻击,锂盐不仅可以用来阻止躁狂患者自杀,而且对其他精神疾病有效。
“那些接受锂盐治疗的人们能快速地降低自杀压力,特别是年轻人,”(加拿大)卡利亚里大学的一位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和自杀专家安顿特勒·普瑞迪(Antontello Preti)说,“他们(可能)会说‘我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但不会试图自杀。锂盐像是某种切换按钮。”
来源:NAUTILUS
作者:Taylor Beck
翻译:巧酱 校对:孙闰松 编辑: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