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数学知识点

谁有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的知识点,要着重。
不要语文书第几页、第几页的,要一条条列出来,
如: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福利:
好的追分。
白痴的回答就不必了,如第一个人回答的那样。

数学: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仅供参考: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 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 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仅供参考:【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 =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 (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 (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 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 〔(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 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 =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 解 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按公式,可解答为 百分之几?” 解 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 【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标准数×增长率=增长数; 标准数×减少率=减少数; 标准数×(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标准数×(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 【方阵问题公式】 (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 (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 (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 解一 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 10×10=100(人) 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 10-2×3=4(人) 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 4×4=16(人) 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 100-16=84(人) 解二 直接运用公式。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 (10-3)×3×4=84(人) 【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利率×时期=利息; 本金×(1+利率×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 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本金×(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 (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3=36个月 2400×(1+10.2%×36) =2400×1.3672 =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 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12=12.24% 再求本利和: 2400×(1+12.24%×3) =2400×1.3672 =3281.28(元)(答略) 语文:建议你买本书预习:商品名称: 小学语文重难点手册·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从 书 名: 小学语文重难点手册·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ISBN编号: 978-7-5634-0926-6 作 者: 桂国隽 出 版 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6月 开 本: 32开 字 数: 960千字 折 扣: 全价 市 场 价: 8.90元/册 会 员 价: 8.90元/册 书的封面请见



O(∩_∩)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6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倍数+1)=一倍数;

一倍数×倍数=另一数,

或 和-一倍数=另一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倍数-1)=较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 较小数+差=较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平均速度;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

(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仅供参考:

【工程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工效×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时=工效;

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盈亏问题公式】

(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

解(7+9)÷(10-8)=16÷2

=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答略)

(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

(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

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答略)

(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

(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

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略)

(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

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略)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 (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 (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 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 (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 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 〔(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植树问题公式】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

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 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

路长÷间隔长-1=棵数;

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路长÷间隔数=棵数;

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

=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第2个回答  2010-01-24
一、对语文复习的建议——学方法,巧练习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六年级仍然要重视拼音识字、写字的复习和巩固。在兼顾能力提高的同时,应从小处着眼,重视字词句的复习,力求省时高效,以达到巧练的目的。

(一)要选择典型课文,回顾学习方法

课文是字词句的载体,文中新旧知识交融,其中必有回生遗忘的内容。如,复习中巩固“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方法,选择《索溪峪的“野”》。

(二)归类总结,自查自纠

复习中,应注重全册教材的知识点的归类总结,回顾整理本册教材中的生字新词、多音字、近义词、好词佳句、诗文名句等,根据平时课堂笔记、作业及相关资料确定复习难点,仿照平时的练习形式将基础知识归类,根据内容特点,如,生字可以以同音字、部首相同的字、形声字等方式分类,词语可以按意思的不同分为近义词、反义词、表达喜怒哀乐的词语等类型。

(三)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不断提高

平时的学习中,一定会遗留一些个别的知识难点,复习时,也不能忽视。如:平时建立纠错本,把自己容易错的字词记录下来,期末复习时,将纠错本中自己容易错的字词编成练习题,伙伴之间互相检测,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在互动中查漏补缺。

二、数学科知识点:

请参阅: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5455130.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1-26
课文知识点掌握

1.《山中访友》的作者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采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
2.《*山雨》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 美和 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之情。
3.《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草虫的村落的特征是_________。
4.《索溪峪的“野”》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独特感受.采用先_______ 后 _______描写的方法,先概括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_____ 、_____ 、____、 _____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5《詹天佑》以________为题,讲了他主持修筑_______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______ 、______的铁路干线。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按照工程进展顺序,从______ _ 、_______ 和 _______来叙述修筑铁路的过程。詹天佑的____________贯穿全文。文章的中心句是 。
6《怀念母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课文以 的形式,开门见山指出作者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 和同样 。

借助_______、_______摘抄的语段,描述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结尾呼应开头。

7《彩色的翅膀》以____________为线索,“我“随小高上岛一路的_______为顺序展开。交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运用_______的叙述方法。结尾点题。

8《中华少年》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______。

·演讲稿的特点:( )、( ) 、( ).

第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说说理由!
《詹天佑》:我被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所打动.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

9、《穷人》出自( )国著名作家( )的短篇小说. 他还有其他的作品:《童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本课的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1) 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赞颂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在写作上,通过(环境),(心理)和(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课文多处运用省略号,主要作用有(1)表现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3)表示语意的跳跃(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10、《别饿坏了那匹马》作者______。“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在文中出现_____次。
11、《唯一的听众》作者______。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12《用心灵去聆听》作者是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的高度概括与肯定,也点名___________。全文围绕_________ __ 的主线展开。课文多处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作者是(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还写了另外六部小说《少女安妮》、《女大学生安妮》、《风吹杨柳的安妮》、《梦中小屋的安妮》、《温馨壁炉山庄的安妮》、《彩虹幽谷》.
13、《只有一个地球》体裁是__________。课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打比方:“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列数字:“……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作比较:“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4《大瀑布的葬礼》课文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即先写结果,后写起因与经过。还采用______的手法,把(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与如今奄奄一息的情景作对比),(把昔日游客流连忘返的热闹场面跟如今乘兴而来、失望而去的痛心结局对比)。其次是(首尾照应)。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体裁是__________。本文属于__________结构。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篇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属于 的结构、大量运用 等表达手法、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表达了人们 。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好处是 。

16《青山不老》作者是______。点明文章的中心句是 。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实际指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由所学课文想开去:
13、《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如果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可再生资源不但不能再生,还会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联系到生活中,这些生态灾难就发生在我们周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土地沙化……
14、《大瀑布的葬礼》想到我们目前一些面临枯竭的瀑布,想到该如何去保护它们.
16、《青山不老》想到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栽种小树苗……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由“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联系生活来?
*“竭泽而渔”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意为淘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而应该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17《少年闰土》作者_________,他的作品有《 》《 》《 》《 》。他被誉为“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短篇小说《 》。课文以________为题。通过回忆重点写闰土给“我”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刻画了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作者_________,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印象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本文以_________为标志,共分五段。本文的中心句是 。本文采用_倒叙__,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_________,《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者是_________。

19《一面》作者是_________,_____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_____”的特点。《毁灭》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铁流》是_____国作家________写的长篇小说。

20《有的人》作者_________,为了纪念鲁迅逝世_________写的一首诗。本诗运用了_____的表现手法。读到“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想到_________。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想到________。

诗海拾贝
《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春夜喜雨》是 律诗,作者是 代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裁 作者 。 《天净沙?秋》体裁 作者 。

《太阳的话》和《白桦》体裁 作者分别是 和 。

《我们去看海》《致老鼠》《爸爸的鼾声》体裁是 。

21《老人与海鸥》前半部分通过老人 、 和 等事例表现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部分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面前 、 、 、 等 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令人震撼的情。

22.《跑进家来的松鼠》写了在家接二连三的趣事: ; ; 。

23《最后一头战象》作者_________,被称为“ ”,作品有《 》《 》《 》。本文体裁是 。记叙了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在临死前做了四件事情课文以 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片段: 、 、 、 。

24《金色的脚印》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25《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用 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26《月光曲》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 ,又表现了他 和 ,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 ,更要依靠 的情感。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 ,使文章的表达更 、感情更 。贝多芬是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

27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8《我的舞台》作者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课文以_________为线索,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来写,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_____ 和___ 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前后照应。

·响遏行云: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指声音高亢以致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嘹亮
第4个回答  2010-02-06
小学1--6年级所有的古诗 所有的数学公式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不够找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