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病人说话

如题所述

主要就是善于引导病人谈话

  临床调查证明,护士对病人是否有同情心,是病人是否愿意和护士谈话的关键。对于病人来说,他认为自己的病痛很突出;而对于护士来说,病人有病痛是正常的事。如果护士的情感没有“移入”病人,就会缺乏对病人的同情心。

  如果病人感到护士缺乏同情心,他就不能主动和护士交谈。即使谈也是仅限于病患护理的技术性内容,而不流露任何情感和提出对护理工作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往往包括医疗护理的意见,对自己病情的理解、担心和自我心理状态的描述等等。这样就失去了进行心理护理的基础资料。所以,护士只有取得病人的好感,才能引导病人说话;病人说了话,就有了心理护理的依据,才可对症进行心理护理。

 此外,对谈话内容感兴趣,也是使谈话成为可能的前提。特别是在引导那些沉默寡言的病人说话时,一方面要着意找出病人感兴趣的事件,另一方面在谈话开始时,对任何话题都要表示出相当的兴趣。但也要注意,和病人闲聊,对病人热过度,也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国外医院在患者入院时,会为患者建一个建议的卡片,在上面设立一些题目,如“你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你的职业?”“你的业余爱好?”“你的家庭情况?是否单身?是否有孩子?”“你最感兴趣的话题?”等等,不一而足。通过患者的填写,护士会对患者的情况有个基本认识,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或家庭情况寻找话题,更利于护士取得患者的好感,为进一步的有效沟通打下基础。

  曾经一位在病房里很受欢迎的责任护士介绍自己与患者沟通的经验,她有一个“神秘的小本”,上面记着她负责的所有患者的特点、爱好、家庭情况、用药、治疗等等,相当于她自己给每位患者建了一个简易的档案,在去每位患者的病床前先看看小本,针对其个人情况选好合适的话题,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自然地跑出话题,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感觉到被关怀,被了解,患者自然更加信赖护士,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2


‍第一,慎言是基本的要求。‍‍


慎言即说话的时候要谨慎小心。不会慎言有两种典型代表,‍‍一种是习惯不好,就是我们经常会形容的那种说话口中无德的人,说话喜欢攻击他人,尽管这样的人可能并不多,但我们也要防微杜渐,不能语出伤人;另外一种,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犯的错误,为了让心里痛快,口无遮拦,嘴上痛快了就会误伤他人。


记得我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投诉,一位病人因为糖尿病来就诊,出诊专家给病人把病都看好了,同时嘱咐病人要注意饮食,注意运动,患者本来充满感谢,又问了些关于饮食运动的问题,由于患者作息不规律,身体状况有点差,大夫嘱咐病人回去吃药,好好休息,然后不由自主的加了一句:‍‍


“别瞎折腾了,别拿自己的命不当命了!”


病人一下子火冒三丈,投诉大夫态度恶劣。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句口无遮拦的‍‍,图一时口舌之快的话,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谨记慎言是好好说话的基本要求。


‍‍第二,‍‍尊重是永恒的原则。



病人来看病,虽然是求医问药,但是医务人员应当给予患者最起码的尊重。‍‍语言尊重,能够让病人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爱,‍‍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和我们配合。有的医务人员觉得我是大专家,他是普通病人,很多专业知识我给他讲也讲不明白,所以还不如不说。‍‍有了这种想法,说话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病人问我们一个主任说,你为什么给我选择这种手术方式?‍‍


主任说:


我跟你说了你也不懂,我是为你好,我想这么做‍‍。


就是一句话,表现出了对别人的不尊重,所以导致了矛盾的产生。‍‍




第三,真诚是不变的宗旨,‍‍

热情是最好的动力。


作为医务人员,应该真心实意地为患者着想。如果迫于工作压力,装作很热情,只会让人家觉得不自然,有矫揉造作之感。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有发自内心的对患者的关心,才会自然流露出真诚和热情。


‍‍总之好好说话真的很重要,‍‍您说什么样的话就决定了您是什么样的人,说话的风格一定是别人对你留下好印象的最佳途径,所以不管咱说话是‍‍幽默、沉稳、风趣,还是温和、谦虚,委婉。我们都要继续修炼说话之道,因为这个世界都喜欢好好说话的人。




医学人文点评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指出,“医生有三件法宝,即语言、药物和手术刀”。作为医生,我们都梦想着拥有一双“上帝之手”,能够药到病除、手到病除,很遗憾,我们没有这种能力。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虽然他生了病,但首先是一个需要被理解、被尊重的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甚于重视患者的“病理”。为了让我们对患者的医学干预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应该重拾“语言”这一法宝,学会好好说话。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4

    生病的病人有的也是因为气不顺导致的病变,开导很重要的,保持开心的话病情往往都会好转的。

    首先,不要谈病情敏感话题,探讨些病人喜欢的话题,跟病人讲笑话也可以。讲讲平常生活中有趣的事都可以。如果是亲人的话,会更了解病人自然也好说话,比如病人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强调病人对自己很重要,要坚强因为不能没有自己。不要让病人有太重的心理负担。

    尽量让病人的身心都放轻松!平常的话早起把窗户开开让病人呼吸新鲜空气(当然得是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一天让他听些自己喜欢的舒缓心情的音乐,条件允许的话就用扩音,不允许的话就用耳机。(声音不要太大,不仅对耳朵不好、也不利于康复。)这样也有助于病人放松。

    说话随意些、自然些会更好。病人也觉得更容易相处,没准过两天病就会好了。

第3个回答  2013-11-07
陆幼青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好几年了,他是患癌症而死的。从他得知自已将不久于人世时起,就每天写一篇日记,以示后人。后来他的日记出版了。印象最深的一篇是,。 他说“永远不要祝病人节日快乐”,不要忘记对病人说“我们需要你,有人需要你,世界需要你” 道理很明白,事情很简单。但是,当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却往往因为说话不注意,而起了相反作用。比如老人生病了,说:“放心吧,家里一切都安排得很好”;上级生病了,说:“放心吧,工作没问题”;同事生病了,说:“放心吧,少你一人工作不影响”。 陆先生认为:“当一个病人通过这些语言信息,感到自已没有人再需要的时候,内心世界的潜台词就是‘你可以放心走了’。由此,产生一种孤独感,”人就是这样一种特殊动物,当他们成群结队时是强大的,孤独时便无赖,无助,无望。足以致人提前走向死亡。 心理学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为了让每个病人都能早日康复,重新鼓起生活勇气,我们大家都来学习,研究一点病人心理吧。记住陆先生的话,是有益无害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8

探望病人时,怎样说话才会让对方听着很舒服,过来人教你一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