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此植物学名,南方野生,粉紫小花。谢谢

如题所述

  你好,此植物是我们南方的艾叶,又称艾草。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北蕲州(李时珍的家乡)产者为佳,称“蕲艾”,因其得土气之宜,叶厚而绒多,用作灸治的材料,功力最大。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艾叶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

  

植物形态编辑

  艾叶植物原生态

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

茎直立,圆形,质硬,基部木质化,被灰白色软毛,从中部以上分枝。

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在开花时即枯萎;中部叶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稀被白色软毛,并密布腺点,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近茎顶端的叶无柄,叶片有时全缘完全不分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序总状,顶生,由多数头状花序集合而成;总苞苞片4~5层,外层较小,卵状披针形,中层及内层较大,广椭圆形,边缘膜质,密被绵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两性花10余朵;雌花不甚发育,长约1厘米,无明显的花冠;两性花与雌花等长,花冠筒状,红色,顶端5裂;雄蕊5枚,聚药,花丝短,着生于花冠基部;花柱细长,顶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

瘦果长圆形。

花期7~10月。

生长于路旁、草地、荒野等处。只要是向阳而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以湿润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

亦有栽培者。

分布: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果实(艾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同属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

高45~100厘米。

中部叶1~2回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至线形,全缘或有锯齿,叶上面无腺点,近秃净,下面被白色丝状毛;上部叶近乎无柄,裂片狭窄如线.花期9~10月。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其叶亦可作艾叶用。

艾叶(5张)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荒山上遍野都是,生长得极为茂盛。相传,现千多年来,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同时,还会将采集到的艾叶插在门楣上,用以辟邪驱毒。

形状

  艾叶

该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2种类区分编辑

生艾:每年的五月是采艾叶的最佳时期,采摘的鲜艾叶经过反复的日晒后的干品即为生艾,生艾叶就是中药材原料,也是制作陈艾叶、制作艾绒的原料。

陈艾:是指艾叶制作方法与储存的时间,每年收存的生艾,再加以长时间的避光储存,使生艾叶慢慢老化,散去艾叶中过多的挥发油,已达煅去燥气之功,如此加工之艾叶称为陈艾。陈放时间应大于一年以上,三年为佳,更长久则不宜,这种艾叶加工艾绒在外观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容易加工艾绒;二是加工的艾绒柔软;

熟艾:是指艾叶的炮制过程和炮制方法,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与熟,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陈艾,熟艾是指用陈艾叶制作成艾绒后即为熟艾:简言之:熟艾就是把陈艾叶加工成的艾绒。

古法制绒与现在有天壤之别,要将陈艾叶置于臼内,经过上百上千次的反复捣捶筛检,已达量变至质变,最后将陈艾叶制成软似棉絮一样的艾绒,为之熟艾!

青艾绒----虽然是艾绒,但不能说成为熟艾

熟艾---陈年艾绒

金艾绒----三年陈放的艾叶加工的高级艾绒,熟艾也!

3植物栽培编辑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种。营养价值

追问

不是艾叶,艾叶轮伞花序,这个是总状花序

追答

  难道是

  马鞭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木质化;四方形茎;倒卵形至长椭圆形的叶子对生,边缘通常3深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形状似马鞭状,夏秋间开淡紫色唇形花。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形态特征编辑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

  马鞭草

节上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

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成4个小坚果

生长习性编辑

喜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地理分布编辑

产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西藏。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栽培方式编辑

选择土层较厚的壤土或沙壤土为种植地。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防止草荒,做到田间无杂草。田间长时间的大量积水有根腐病发生只要及时排水、松土就可以避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8

马鞭草 ( 铁马鞭,马鞭子,马鞭稍,透骨草,蛤蟆棵,兔子草,粘身蓝被,土马鞭,风须草,蜻蜓草,蜻蜓饭 )

学名:Verbena officinalis L.

一年生、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茎直立或匍匐,无毛或有毛。叶对生,稀轮生或互生,近无柄,边缘有齿至羽状深裂,极少无齿。花常排成顶生穗状花序,有时为圆锥状或伞房状,稀有腋生花序,花后因穗轴延长而花疏离,穗轴无凹穴;花生于狭窄的苞片腋内,蓝色或淡红色;花萼膜质,管状,有5棱,延伸出成5齿;花冠管直或弯,向上扩展成开展的5裂片,裂片长圆形,顶端钝、圆或微凹,在芽中覆瓦状排列;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2枚在上,2枚在下,花药卵形,药室平行或微叉开;子房不分裂或顶端浅4裂,4室,每室有1直立向底部侧面着生的胚珠;花柱短,柱头2浅裂。果干燥包藏于萼内,成熟后4瓣裂为4个狭小的分核。种子无胚乳,幼根向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1-08

中文学名 马鞭草,注意,如果百度马鞭草看到的大多数是同属的园林植物柳叶马鞭草,被很多人简称为“马鞭草”了,其实这样容易造成混淆,并不准确。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 马鞭草属 Verbena >> 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