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画构图法则

如题所述

中国画构图法则如下:

1、宾主呼应。一幅画中有主体有陪体,主体与陪体之间应有呼应关系。齐白石的《松鹰图》,鹰为主,松为宾。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联系。山水画里有主山,有客山。主客之间要有联系、呼应。花鸟画里几朵花要宾主分明,花与叶之间也要有联系。

2、虚实相生。“实”即有笔墨或笔墨多的地方,“虚”即无笔墨或笔墨少的地方。虚实是相对而言的,如近处一丛树为“实”,后面远山即为“虚”。如果“实”的景物表现为浓、重、润、多、繁,则“虚”就表现为淡、轻、干、少、简。古人说“实处易,虚处难”,虚处比实处较难处理。

3、开合起结。作画如作文,讲究开合。开,就是展开。合,就是关上。起,就是起始,结,就是合上。一幅画从一边展开,到另一边合上。有了起承转合,画就相对完整,气脉贯通。

4、纵横曲直。一幅画中纵势多了用横破,横势多了用纵破。或纵或横,应有侧重。平时我们讲S形、十字形、之字形、对角线、平行线等构图法都是纵横曲直的变体。

5、疏密聚散。古人讲“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强调画要疏密得当。山水画中树石的分布,点叶和点苔,花鸟画里的勾花点叶,都要讲疏密聚散。

6、奇正均衡。奇,是新奇(古人称险绝),正是平稳。一幅画平正是主调,新奇是变化。二者结合才不平板。均衡是平衡而不平均,平和而不平板。要处理好奇与正的关系,应把握好一个度。

有人概括出“之”(左推右让)、“由”(上轻下重)、“甲”(上重下轻)、“则”(左实右虚)、“须”(左虚右实)五字构图法,画面景物轻重不均,可通过题款来达到均衡。

7、知白守黑。中国画留的空白较多,空白处要像有笔墨处一样精心安排。外形不要出现规整的三角形、方形、圆形、菱形,最好是大大小小不规则的不等边三角形。这是黄宾虹先生总结的规律。画树的枝干要穿插成“女”字形,不要出现正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画面有笔墨处是画,无笔墨处也是画。

8、整者碎之,碎者整之。某些琐碎的东西容易画得零碎,某些平整的东西容易画得平板,这就要运用这条原则来打破它。如竹叶太碎,要一组一组地画,芭蕉太整,就画成残破不全。树丛太碎,就染成一大片。石壁太整,就分成几大块来处理。掌握了这些构图原则,就能“一法通万法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