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此句的意思是: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出处】:先秦·佚名《越人歌》

【原文】: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注释】:

搴(qiān):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

被(pi):同“披”,覆盖。

訾(zǐ):说坏话。

诟(gòu)耻:耻辱。

几(jī):同“机”。

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

悦:喜欢。

【赏析】: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著名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如《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小雅·小弁》“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即是。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然“山”句为“A有B兮B有C”句式,“沅”句为“A有B兮C有D”句式,亦有不同),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故事】: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就是上面的歌谣。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词 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中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选自《先秦诗文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版)

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

庄辛进而问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贵仍可以与越人船夫交欢尽意,我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当场答应了他的请求,将手递给了他。

【关于佚名】:

佚名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3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句诗出自先秦的《越人歌》,意思是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作品原文】:

《越人歌》

佚名〔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白话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我驾着小舟在河上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能够与王子同船泛舟。

承蒙王子看得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因为能够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着你啊你却不知道。


【词句注释】:

    搴(qiān):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

    被(pi):同“披”,覆盖。

    訾(zǐ):说坏话。

    诟(gòu)耻:耻辱。

    几(jī):同“机”。

    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

    悦:喜欢。


【作品赏析】: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著名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如《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小雅·小弁》“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即是。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然“山”句为“A有B兮B有C”句式,“沅”句为“A有B兮C有D”句式,亦有不同),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创作背景】:

按《史记·楚世家》,楚灵王十二年( 公元前529 年),子比趁其兄灵王在外,杀了留守的太子,自立为王,其弟子皙当了令尹;但政变仅十余日即失败。所以子皙泛舟新波(破)不像是在当令尹之时,而应该是在此之前。比照襄成君的情形来看,子皙还可能是在初至封地鄂之时举行舟游。而榜枪越人则以认识新来的领主并为之效劳为荣。在盛会上,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子皙被这真诚的歌声所感动,按照楚人的礼节,双手扶了扶越人的双肩,又庄重地把一幅绣满美丽花纹的绸缎被面披在他身上。


【名家点评】:

[宋]朱熹《楚辞集注》:《越人歌》者,楚王之弟鄂君泛舟于新波之中,榜橙越人拥棹而歌此词。其义鄙亵不足言,特以其自越而楚,不学而得其馀韵,且于周太师六诗之所谓兴者,亦有契焉。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是以不得以其远且贱而遗之也。

席慕蓉:在黑暗的河流上被你遗落了的一切,终于,只能成为,星空下被多少人静静传诵着的,你的昔日,我的昨夜。

第2个回答  2023-08-15
这句诗出自《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的作品之一。这句诗的意思是:

山上有树木,树木上有树枝,我的心情愉悦,但君主并不知道。

这句诗表达了屈原的内心感受。他以山上的树木为比喻,将自己的心情与树木联系起来。树木代表了他的心情,而树枝则象征着他与君主之间的联系。诗中的"心悦君"表示他对君主的忠诚和喜爱,但君主并不知道他的心情。

这句诗揭示了屈原的孤独和被误解的心境。他对君主充满了忠诚和热爱,但君主却没有意识到他的情感。这种被忽视和被误解的痛苦感受在屈原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反映了他对政治现实的失望和对人际关系的无奈。这句诗也流露出了屈原对自己处境的思考和对君主的期望。
第3个回答  2023-01-06

一、意思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意思是: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意思是: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二、出处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中国第一首译诗,楚辞源头之一的《越人歌》。

《越人歌》—佚名【春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性德【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三、白话译文

1、《越人歌》的白话译文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深蒙错爱啊不以我鄙陋为耻,

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

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2、《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的白话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扩展资料:

《越人歌》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是中国最早的翻译作品,体现了不同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的状况,表达了对跨越阶级的爱情的抒歌。其古越语发音在汉代刘向《说苑》中有记载。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此词描写了一个为情所伤的女子和伤害她的男子坚决分手的情景,借用班婕妤被弃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典故,通过“秋扇”、“骊山语”、“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幽怨、凄楚、悲凉的意境,抒写了女子被男子抛弃的幽怨之情。

参考资料:越人歌—百度百科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百度百

第4个回答  2023-08-31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先秦的《越人歌》。

意思:山上有树木,树木有树枝,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比喻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以及对爱而不得的无奈。


全诗如下:

越人歌

【先秦】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全诗的解释如下: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与王子同舟。
承蒙王子看的起,不(因为我是舟子的身份而)嫌弃我,责骂我。
心绪纷乱不止啊能结识王子。
山上有树木啊树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啊你却不知此事。


词句注释

搴(qiān千):拔。搴舟,犹言荡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所引作“舟”。
被(pi):同“披”,覆盖。訾(zǐ紫):说坏话。诟(gòu)耻:耻辱。
几(jī):同“机”。王子:此处指公子黑肱(?-前529年),字子皙,春秋时期楚国的王子,父亲楚共王。
悦:喜欢。

赏析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这种句式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著名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如《卫风·芄兰》“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小雅·小弁》“譬彼坏木,疾用无枝;心之忧矣,宁莫之知”,即是。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二句相仿佛(然“山”句为“A有B兮B有C”句式,“沅”句为“A有B兮C有D”句式,亦有不同),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