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怎样成为伟大的史学家

如题所述

(1)司马迁知识的丰富和扎实的史学功底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同时参考档案、民间古文书籍。他还亲自采访,进行实地调查。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治学态度异常严谨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由此可见,司马迁有丰富的知识足以应付成为史家的要求!说这来源于司马谈精心的培养并不为过! 
(2)不拘一格的思维模式造就无人能及的史才
关于为史一道,司马迁无人可及大概已是古今共识。再往宽泛处看,司马迁身后也还没有任何学人能在对历史、社会、人事诸多方面的综合把握上可与之比肩,这恐怕也不算妄言。按司马迁所说,编写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作到了,并且作得很好!教育的目的性再此显现出极大的功能。司马谈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位续接孔子的史官,并用一生的心血,周密的计划打造一位出色的史官,司马迁成功了,他的目的也达到了!
(3)为目的的成功而忍辱负重的精神力量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而明之,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攘焉!”此种精神力量是司马谈家庭教育的核心之一!正因为他成功地给司马迁灌输了这种为目的的成功而忍辱负重的精神力量,才使他能身受辱刑而苟生,历经磨难而完成壮志!
(4)他的身上继承了儒家知识分子的用世精神,以及强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司马迁在“余先周室之太史”的家族荣誉感驱使,在其父亲司马谈临终遗命的托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自觉地担当感和使命感
这些都是促使司马迁成为伟大史学家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5
因为司马迁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1]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第2个回答  2023-03-26
心理足够强大、知识足够丰富、阅历足够丰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