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执拗期,控制情绪的能力比较弱,家长应该如何沟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近日,孙俪在微博上写到:“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t她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演员,有思想,有生活,有性格。 育儿 观也很正。当然,也会有普通妈妈的困惑,怎么控制自己不去吼孩子,就能让熊孩子们听话?

我们不要着急怎么沟通是正确的,先来看一个公式。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塔•梅瑞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 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说什么真的不那么重要,音调真的会影响沟通效果,而最重要的则是非语言信息。通常非语言的沟通形式主要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肢体语言。 想想看,我们在跟孩子沟通中,我们反复想要说什么,怎么说,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而这些才是真正影响沟通效果的。

怎么做? 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来个拥抱吧! 因为 拥抱是孩子得到他人关心和抚慰的最直接方式。


一次跟闺蜜一起带孩子去游乐场,两个孩子年纪相仿,玩耍愉快。我俩则是一旁看着、聊着。突然听到闺蜜的孩子哭,俩人一起回来,一个哭,一个说,大致是有一个比他们大些的孩子推了闺蜜的孩子。闺蜜知道孩子很内向,便跟她说为什么不打回去,说了半天,孩子哭的更大声,闺蜜也说的越大声。我看沟通无果,便蹲下来,给她擦擦眼泪,抱了抱她。孩子趴在我的肩头说,阿姨,我叫住他了,可是他个子那么高,一下子就跑了。阿姨知道,我跟妈妈说说。很快,孩子就平静了下来,闺蜜带着孩子找到了男孩子的家长,道了歉。孩子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闺蜜有点内疚,我真不该发火。

沟通,本来就是个技术活,尤其是跟孩子。建议跟孩子沟通时不要站着,而是蹲下来,或者坐下来,能平视他们,你会发现,好像也不是那么可恶和不可理喻,深吸一口气,放松面部肌肉,恭喜你,已经成功一半了。

我家孩子的执拗期是在三到四岁,因为这个阶段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凡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控制能力基本没有,有点想怎样就怎么样的意思。他表现不满的方式就是:双手抱在胸前,眼睛瞪着别人,不停地跺脚。不知道有没有同款?

每当这时候,来硬的肯定适得其反。我的处理方式是:第一,不理他,让他冷静冷静先(理他他会变本加厉);第二,情绪平复下来问他“发脾气有用吗?”,他会说没用。一定要给他建立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这个意识;第三,引导他自己把问题说清楚,因为什么事情这样?表达他自己的需求,这时再帮他解决问题。多有几次这样的处理方式,他就长记性了。现在他会有事说事,能满足他的就满足他,不能的说清楚为什么他也不会吵闹了。

不过单靠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可能还不够,我会让他看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绘本,图文并茂,很容易理解的。等他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状况,该怎么做他心里就有点谱了。

本人就一个宝宝,第一次做妈妈,毫无经验可谈,只能慢慢摸索。@虫妈养虫宝 欢迎大家评论支招!

等!温和地等,平静地等,理智地等!

有情绪是因为需求的东西你没有懂,也可能他的理解里有委屈的成分。

手上可以轻轻拍他的后背缓解他的情绪,你不要说话等他说,你认真听!

他说完了,你还是没有懂,可以用短句子问一问!

沟通完了,先说对不起!

他能说哦就说明他缓解了!

你如果无法沟通他的执拗可以一直闭嘴!他会希望得到你的答案,你安静得越久他会越容易妥协!

最后一种,如果太倔,可以跟他分开安全距离!心理学上安全距离能让孩子产生惧怕,他会妥协愿意听你的建议!

嗯,与孩子相处耐心最重要,千万别比谁更有脾气!

   关键点分析

  孩子固执只是表面现象,成长是一个过程,孩子出现状况总有一定的原因。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动机,抱着理解的态度,不和孩子硬碰硬,巧妙地用其他办法调和,结果会不一样。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对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灵是一个难解之谜。我们应该努力地探寻隐藏在儿童背后的那种可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一个成人若想找到这些谜底,他必须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他必须成为一个研究者,而不是一个迟钝麻木的管理者或专制的评判员。”

  让我们先找找原因,了解一下孩子固执背后的心理秘密。

  1.有的孩子很小就有固执的性格成分,是因为遗传因素,而大部分是跟早期家庭教育不当有关。造成孩子性格固执普遍有三种原因:

   家长惯出来的 。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给予的关怀和爱护太多,孩子有什么要求,无论正确与否都一律满足。时间长了,孩子就形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的错误认识,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就会大哭大闹。这个时候家长妥协,就助长了孩子的固执。

   家长打骂出来的 。有些家长非常严格,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只要孩子稍微有点过失就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逆反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要反抗,形成固执的脾气。

   家长暗示出来的 。孩子有时候耍些小性子、发个脾气很正常,却被家长认为“犯倔,任性”,人前人后讲孩子怎么不听话,给孩子贴标签,久而久之,孩子接受暗示,真正变得固执了。

  2.孩子进入 “执拗敏感期”。

  孩子2岁以后,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主观意识越来越强,喜欢说“不”、“我就要”。这表明孩子已经进入“执拗敏感期”,这不能说是坏脾气。他只是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事事都要依靠你:穿衣服、吃饭、到外面去玩都要听从你的安排。他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愿望,以为(当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只是无意识地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了,不需要再求助于人。而且,他希望别人也能知道这一点,但往往很多想法和行为会与成人的主张产生冲突。他们的思维发展能力有限,无法去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他会非常委屈、失望,语言表达能力又不够,只会用哭闹来表示反抗。

   关键帮助

  对于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如果处理不当,一味顺从或压制都会给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招数一:对于孩子的固执不要一味压制。

  一个什么都要自己做主、不肯妥协的孩子,其实长大之后更容易成为具有独立性格、自信和坚强的人。如果家长总是想方设法让他屈服,一味压制,他的反抗可能就会越强烈,而且容易造成孩子任性、纠缠不休、固执等人格特征。如果孩子的执拗是合理的,比如他坚决不让你给他穿鞋,你就让他自己穿好了。先让他自己做一回主,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时候,会重新回来找你帮忙的。当然,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有一点富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如果孩子的固执不合理,可以采取暂时不理睬的态度,装作若无其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跟他讲道理。

   招数二:对于孩子的固执要巧妙诱导,灵活处置。

  家长要分清哪些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哪些事为了避免出现危险,应该如何巧妙诱导孩子不做。比如上面点点的案例,家长就应该巧妙地使得双方达成共识。但是,如果他想自己穿裤子,或者非要穿红毛衣而不想穿绿毛衣,你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给他一定的自由,满足他想独立的愿望,可以让你免遭这个“小暴君”的折磨。你既要理解孩子,又要给他一些规矩。

   招数三:对于孩子固执带来的后果不要讽刺,要帮助。

  在孩子无法自己穿好衣服而又回来求你帮忙的时候,不要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你自己穿不上的!”而要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很乐意帮助你。”让他明白,在自己做不到的情况下,接受一下别人的帮助并不是什么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如果孩子意识不到这一点,今后怎么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名师看点

   固执和执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执著是优点,不要当成固执来指责,否则就阻碍了孩子成才。因此,不要错判孩子,独立愿望强烈是一种优点,家长不要剥夺孩子的这一权利。如果孩子确实是固执,就要从小修订,但是家长要注意采用春风化雨的方式,慢慢引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