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况分析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课堂教学尚存在着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不够,不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的做法。主要有:
1、部分教师只“沿”教材“跑路”。只能做到讲对、讲全,没有分析和创意,学生几乎“不用动脑”就能记住。
2、不少青年教师钻研教材功夫不够。不知哪是重点哪是非重点,什么都讲,以为什么都讲到了,还能“漏下”重点吗?殊不知,这样恰恰掩盖了重点。就像“摸鱼”一样,会“摸鱼”的一把捉到鱼水很清,不会摸鱼的把水搅混了也摸不到,教学亦是如此。
3 、部分青年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不清楚。不知学生哪些会了,哪些不会,课堂上只能泛泛而讲,讲则“满堂”,使学生感到厌烦。
4、 大部分教师课堂上几乎无具有思考性、趣味性、探索性、层次性的课堂提问。由于提问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是,思维不动,不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教师虽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提问,学生议论纷纷,但教师处理方式不当,只听对的,不听错的,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5、 面向全体学生问。思维快的随口答出,只要有一人答对了,教师便立即肯定,或重复一遍或在黑板上写出。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教师不再进行启发诱导,便自问自答,将过程完成。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有的教师好像没有听见,便提问另一个学生,有的给学生脸色看,甚至言语刺激、责问、挖苦,久而久之,造成课堂沉闷。
6、很少教师激励学生思维求异和创新。不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不激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即便学生提出了,也得不到及时肯定表扬。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只能生搬硬套,思维僵化。
二、 课堂教学改革建议
1、大力倡导、努力营造民主课堂。 ——所谓民主的课堂,就是师生平等的课堂。课堂上不能教师说了算,不要只教师讲学生听,要允许学生发言、发表意见和见解,认真听取、吸纳学生对问题的好看法,好解法、好观点,并及时为我所 用。
——怎样才能够创设民主课堂呢?
一是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哪些观点新颖、与众不同、有道理、有思想的见解,旗帜鲜明的肯定和表扬,即便学生见解不完善,有错误,也要予以激励。多让学生自己说。学生的思维因人而异,丰富多彩。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时是不同的,对问题的分析角度、方法、方向也不可能完全同步,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沟沟坎坎”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怎么去想,怎么想的,困惑在哪里?困难在什么?等等,教师也许能讲出一些,但不可能讲出全部。总之,教师不可能讲出学生思维的全部。所以,要真正了接学生,真正解决学生困惑,就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自己解、自己评,因势利导,让学生得到收益。
二是将评判权交给学生。对有争议、争论,模糊不清、易错易混的问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辩论、评判。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观点不论正确与否,只要能自圆其说,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都是有益的。
在评判权问题上,教师是参与者,决不能以先知先觉的姿态指明解题方向,甚至站到学生思维的前方去“启发诱导”,否则,学生会觉得方法虽好、虽妙,但还是想不到,即使听懂了,思维也毫无进展和启迪,心中并不快乐。
2、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回答
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其精彩之处就是如何对待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这常常是许多教师“败笔”之处。
正确处理好学生的回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肯定。就是以肯定为主。当学生回答很精彩时,要及时肯定,对学生自信心和兴趣产生强烈刺激。当学生回答基本正确时,也应予以肯定,“你的思路是对的,请再考虑一下,怎么处理更好一些或更合理一些?”这样,一方面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
加载全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7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第2个回答  2020-10-27
、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

(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

(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第3个回答  2020-10-27
一、格式要求,注意事项

简历是个人形象,包括资历与能力的书面表述,对于求职者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应用文。它的功能概括说来,有如下几点:1、可根据传媒所载招聘信息,单独寄出或与求职信配套寄出,应聘自己感兴趣的职位。2、对不知是否有职位空缺的理想单位,可寄去一份去毛遂自荐,试一试自己的求职运气。3、在人才交流会上,或大学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可带上几份分送给招聘单位,以争取更多录用机会。4、在委托亲朋好友联系求职单位时,可寄几份给他们,以便他们能向对方介绍你的基本情况。5、参加求职面试时带上几份,既能为介绍自己提供思路和基本素材,又能供主持面试者详细阅读。面试之后,还可以供对方存入计算机或归档备查。总之,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简历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作为一种自我宣传与自我推销的媒介,其功用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简历内容

个人简历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个人简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 (2)学业有关内容: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位、外语及计算机掌握程度等等; (3)本人经历:入学以来的简单经历,主要是担任社会工作或加入党团等方面的情况; (4)所获荣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专项奖学金等; (5)本人特长:如计算机、外语、驾驶、文艺体育等。 个人简历应该浓缩大学生活或研究生生活的精华部分,要写得简洁精练,切忌拖泥带水。个人简历后面,可以附上个人获奖证明,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证书的复印件,外语四、六级证书的复印件以及驾驶执照的复印件,这些复印件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