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沿用“府兵制”,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期为何要废弃府兵制?

如题所述

府兵制度,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渐渐停废,历时约二百年,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那时鲜卑人当兵成为专利,而汉人则变为纯耕种的农民,这政策明显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直到北周后期,北周大丞相杨坚破除了这种规定,府兵制逐渐演变而生,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闲时就参加军事训练,遇到战争时还可从军打仗,府兵的武器和马匹由自己准备,战争结束则解散,而全国都设有负责府兵选拔和训练的折冲府。

唐代初年,战乱刚刚平息,唐太宗承袭了隋朝的府兵制度,及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所谓均田制,是国家招募没有土地的百姓,或者流民税赋上缴国家一定年限之后,土地归其所有,这项制度从北魏实行到唐朝中期,有效地解决了历经战乱之后的休养生息问题,这些均田制下的农民,在唐朝是府兵的主要来源,而这也依赖国家对土地的管控政策,那个时候人人为兵,府兵的规模非常庞大,在唐朝对外敌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唐朝使用府兵战斗,使突厥,吐蕃等异族臣服,达到万国来朝的盛况,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各族敬仰,称为“天可汗”。

那么,府兵制既然作用如此之大,为何后来唐玄宗又废弃府兵制,而改为募兵制呢?

其实,随着唐朝逐渐的发展壮大,到了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其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首先是边境战事频繁,府兵得不到轮换,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兵车行》里有一句“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说出了当时的现象,而且那时期官府的腐败也日益严重。均田制也难以维系贵族大户和豪强之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情况日趋严重,这就造成了两个恶劣的后果,一是老百姓没有足够的土地,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为了生活都逃往其他地方,府兵的兵源得不到保证,二是府兵本身属于百姓,结果因为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根本分不到田地,也就勉强有着永业田,这样一来,经济收入无法保证,农民对于当府兵也没有了积极性,这使得折冲府户口大量流失,兵源严重不足。

而地方上因为军政费用开支,又不断地剥削最底层的百姓,造成了杜甫在《兵车行》中所说的“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的现象,可见当时府兵的生存状态被各方剥削打压,再者在当时禁卫军的地位逐渐上升,人员急剧扩大,替代了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府兵制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后,无往不利的府兵制度开始彻底瘫痪,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兵部尚书在开元十年向唐玄宗建议,仅招募壮士充宿卫,唐朝开始尝试募兵制。

到了天宝年间,府兵制遭到彻底废除,以募兵制取而代之,所谓募兵就是唐朝招募士兵,武器装备由政府发放,永久驻扎在边境军区,可携带家眷前往,募兵制有力地保证了唐朝兵士的来源,而且因为吸纳了大量的流民,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这样使得兵士可以专心作战训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0
这是因为唐朝后期地方势力太过强大,所以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就想要废除府兵制。
第2个回答  2020-12-20
因为封建土地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无法避免人为加速的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府兵出征,回家土地没有了事情,也就经常出现了。故此土地没了,府兵也就没有了。
第3个回答  2020-12-20
在封建社会当中。没有办法避免人为的土地兼并问题。所以当时府兵出征回家土地就没有了。这样导致府兵也没有了。所以后期废弃府兵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