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如题所述

货币政策根据最终目标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分别如下:

一、稳定物价最终含义:

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二、充分就业最终含义:

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三、经济增长最终含义:

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

四、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含义:

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扩展资料:

目标之间关系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

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什么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所期望达到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结果,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据。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1、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所谓币值,原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币值稳定与否,已经不再是根据单位货币的含金量;而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它通常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或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

  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失业,理论上讲,表示了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3、经济增长

  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主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主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主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

  所谓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因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当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因此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一般着力于减少以致消除逆差。

相关条目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
23
分享到:
本条目相关文档
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丶中介目标丶最终目标角度分析 44页 我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丶中介目标丶最终目标角度分析 44页 论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演变与定位 3页 案例1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的历程 1页 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系的实证检验 28页 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 22页 从货币政策规则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 3页 汇率目标区:托宾税丶货币投机与货币政策独立性 10页 四丶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83页 从货币政策传递渠道看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4页
更多相关文档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Dan,刘维燎.
页面分类: 货币政策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9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

  一、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所谓币值,原指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在现代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衡量币值稳定与否,已经不再是根据单位货币的含金量;而是根据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它通常以一揽子商品的物价指数,或综合物价指数来表示。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有人认为,物价水平最好是不增不减,或者只能允许在1%的幅度内波动,这就是物价稳定;也有人认为,物价水平不增不减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能把物价的上涨幅度控制在1—2%就算稳定了;还有人认为,物价每年上涨在3%左右就可以称之为物价稳定。

  二、充分就业

  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所谓失业率,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愿意就业的劳动力之比,失业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会的充分就业程度。失业,理论上讲,表示了生产资源的一种浪费,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

  西方经济学认为,除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外,其它种种原团造成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失业水平是适当的,充分就业目标不意味着失业率等于零,美国多数学者认为4%的失业率即为充分就业,而一些婪为保守的学者则认为应将失业率压低到2—3%以下。
第3个回答  2021-01-29
1、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来影响民间的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调节总需求的货币政策的四大工具为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政策、基准利率。

2、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经济增长:所谓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 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3、平衡国际收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某一时期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统计表,它表明:
①某一经济体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在商品、劳务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②该经济体的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以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债权、债务的所有权等的变化;
③从会计意义上讲,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变化的任何账目所需的无偿转让和对应项目。

4、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但要同时实现,则是非常困难的事。在具体实施中,以某项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某一货币政策目标,经常会干扰其他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除了研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以外,还必须研究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及其缓解矛盾的措施。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智能问答
第4个回答  2020-11-19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是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供应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货币政策的演变
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由稳健——适度从紧——从紧,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从紧——适度宽松。
从2011年开始:连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采用的三项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其主要内容是央行在货币市场上买卖短期国债;利率水平的调节;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
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政府往往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搭配,进行“逆经济周期”调控。针对经济不同阶段,政府常常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紧”“双松”或“一松一紧”的政策搭配组合,对宏观经济变量进行调节。
想全面掌握货币政策,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查看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