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最终结果,引发尿毒症的疾病因素主要是慢性肾脏病。简单来说,肾脏的组织肾小球和肾小管发挥着过滤、代谢体内毒素的作用,当这些组织受损后,肾脏过滤功能自然下降,从而造成毒素大量蓄积,肾脏内免疫炎症频繁,加快肾脏的纤维化、硬化,最终至肾衰竭。
当检测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4,意味着肾功能受损超过90%以上,不能在排毒,只能靠透析维持身体运转,此时可以明确进入了尿毒症期。
多数肾友最担心、害怕的就是到尿毒症,实际上,据统计我国慢性肾病人群仅有1%-2%的人会最终到终末期。但这不意味着可以疏忽大意,事实上每年尿毒症的增长速度都成上升趋势。导致加速肾衰竭的因素中,肾友往往忽视了这些:
不重视慢性代谢病的防治,加速肾损害
排除急性进展因素,尿毒症的发生往往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慢性代谢性疾病造成的肾功能损害,日益成为了引发肾衰竭的主要诱因。经统计,引发尿毒症的疾病因素排在前三名的依次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可见代谢疾病因素占了三分之二。
糖尿病、高血压既是导致肾病的原因,又是肾功能受损后加速尿毒症的因素。
因此肾病患者必须重视对血压、血糖指标的监测。维持这两项指标稳定要坚持低盐、低糖饮食,适当运动严格把控体重,一旦出现血压血糖持续走高的情况,应立即服药,以免加种蛋白尿等症状,加速肾衰竭。
此外,痛风、高血脂、肥胖等慢性代谢病也是伤肾因素之一,病友们治疗过程中也要加以重视。
忽视环境对肾脏潜在的危害
肾脏的“生存环境”比较严格,本身作为排毒过滤器官,如果体内毒素增加,势必加重了肾脏代谢负担。肾友要避免环境对肾脏的损害包括两方面: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
外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比如环境污染,雾霾的发生,导致吸入更多杂质,也会引发损害。如肾小球疾病膜性肾病,近年来发现它的发生与雾霾中的污染物相关。
内在环境,包括我们日常摄入的药物、食物均需肾脏过滤代谢,因此不能乱吃乱喝,还有吸烟、喝酒这些本身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行为,也是肾脏的“天敌”。
如以药物伤肾为例,不少肾友正常服药不会想到药还会伤肾,甚至加速肾衰竭。肾友要注意肾脏同样具有副作用,尤其常用药抗生素,大量滥用对身体有害无利,必须严格遵医嘱,此外,有些药物本身具有肾毒性副作用,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含解热镇痛成分的消炎抗感冒药等。
因此肾友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肾脏的生存环境,保证血液流通,血氧的供应,对延缓肾功能更为有利。
指标监测程度不够,病情悄悄加重
多数肾病患者及时治疗后,病情都能趋于稳定,都能稳定不等于完全治愈。常说肾病三分治七分养,日常养护非常重要。除了在药物、饮食上管理好,坚持复查也是防止病情复发,远离尿毒症的关键。
肾脏发展比较隐匿,有时候复发没有明显症症状,必要的复查非常关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血常规如血肌酐、血红蛋白、进一步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内存肌酐清除率、肾脏B超等等。肾友应坚持每半年复查一次。
如果不定期复查,病情复发无明显症状,任由肾功能恶化,尿毒症风险无疑增加。
尿毒症患者透析15年,肾脏变大了正常吗?尿毒症患者透析十五年,也算是创造了小奇迹。透析机已完全代替不了自已的肾脏,也就是说自已的肾脏体息了。可是有的患者始终有尿,说明肾脏还是保留了一部分功能。残疾的肾脏还是在默默的工作,血液循环还是在进行。供血营养着肾脏,所以保证肾脏不会瘦缩,反而保持许久。不会增加什么癌变。残肾经常有微微跳动的感觉,也是说明了残肾没有死亡,还是保持了一些功能。
在接受透析的人数确实是越来越多。这个数据可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我们国家早已建立了尿毒症特殊病种的数据库,像医院里确诊的每一个尿毒症透析患者都要进行上报。拿我所在的市来讲,去年在透析年会上,我们这的肾内科主委就把近几年的透析人数列了出来,对比发现每一年都是往上增长的。所以全国范围来讲,透析的人越来越多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进行预防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说实在的,这个问题有些透析做了十多年的患者自己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定时要来医院洗肾却不知为何要这么做,经常还问,大夫,我透析做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没好之类的话。足以可见,对患者全方位的宣教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认为这也是患者保持良好依从性的前提条件。
●透析要一直做下去吗?弄懂这个疑问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要做透析,这其实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区分,有的人透析确实做一段时间或者几天可以不用做了,这类人往往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食物中毒或者严重心衰等疾病所导致。但多数接受透析治疗的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它的肾小球滤过率基本已经丧失,我们称之为尿毒症/慢性肾脏病5期。
●咱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的两个肾脏都没用了,哲学上有句话说得好,存在即合理。我们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肾脏亦是如此。它可以起到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作用,所以当我们的肾脏失去功能时人就会逐渐进入贫血、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肾性高血压、低钙高磷、心衰等状态,而这些并发症对人体是有害的,时间长了将危及生命,用药并不是根本,只有透析或者肾移植才是解决方案,而肾移植由于肾源紧张、价格不菲只有极少数人能选择,所以多数人需要接受透析才能维持生命。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肌酐的来源。人体中的肌酐主要由食物和自身肌肉代谢组成,然后通过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而人体每天自身生成的肌酐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肌酐增多主要由饮食中摄入过多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
而血液透析是代替肾脏进行毒素清除的一种代替疗法,其本身并不能治疗肾脏,而是代替肾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即使进入血液透析后,其体内的残余肾功能仍然在逐渐下降,其自身代谢能力也逐渐丧失。因此透析一段时间后肌酐是有可能继续上升的。尤其是透析后运动,随着肌肉量的增加,其自身产生的肌酐也将进一步上升。
还有患者在透析中应尽可能延长透析时间,降低透析后肌酐血液基础数值。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血液中肌酐数值下降,但是分布在组织、器官间的肌酐扩散到血液中的速度小于透析被清除的速度。因此透析后短时间内其肌酐数值又将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数值。
还有的患者在透析前一直服用通过肠道降肌酐的药物(如药用炭),因此可以将肌酐控制在一个较低范围内而进入透析阶段后停用药物进行单纯血液透析。在透析间期由于减少了肠道排泄肌酐的环节。因此肌酐数值也会逐渐上升。
其实在步入透析后,在规律透析和充分透析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透析后的肌酐数值比透析前降了多少,这样比较可以看出透析效果,显得更加有意义。同时我们还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控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毕竟尿毒症患者大部分都死于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危害应得到每一个患者的重视。
每个人的肾脏大小都不一样大,它与个体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有关。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肾脏直径都是在110毫米左右,大小应该是在10~12厘米长,5~7.5厘米宽,3~3.5厘米厚,大约相当于本人拳头大小。而肾脏一旦出现萎缩,长度就会减少很多。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有“先天之本”之称。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生髓、主骨,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肾脏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同时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肾好,则百病除。”
那好好的肾为何会萎缩呢?
首先,可能是先天的因素,一些人天生就长了一个肾,或者是先天性的发育不良,不过这类人群很是罕见。
其次,一些人因为外伤导致肾脏被挤压,出现位移、萎缩的现象;另外,由于细菌或结核的侵袭,人体的肾脏也可能出现萎缩。肾萎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肾单位丧失或肾脏血供不足。
就像肌酐、尿蛋白一样,肌酐升高降低、尿蛋白过高都是肾脏受损的指示灯,肾脏的体积如果出现增大或者缩小等异常,往往也提示着肾病的到来:
1、肾萎缩
肾脏出现萎缩,部分肾单位会丧失、肾脏血流量减少,肾功能下降。常见于肾实质疾病、继发性肾脏病、慢性肾盂肾炎等肾病。
2、肾脏体积增大
单侧肾脏体积增大常见于单侧肾盂感染、肾盂积水、单侧肾囊肿等肾脏疾病;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则常见于急性肾衰竭、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糖尿病肾病早期、双侧急性肾盂肾炎、双侧肾盂积水等多种肾脏疾病。
相对于肌酐、尿蛋白来说,肾脏的体积、血流状态等能更直观地显现肾脏的状态以及暴露出的问题,不管是对于正常人还是肾病患者,定期做个肾脏B超,随时检测肾脏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也能及时止损,避免肾功能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