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启示

如题所述

论述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认知发展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他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反对把游戏看作是一种本能活动,试图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框架中来考察儿童的游戏,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基础
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生起来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心理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皮亚杰最感兴趣的问题,故他把心理学的概念引到认识论中,探讨认识起源和发展的问题。
(一)儿童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机能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包括有一定的认知发展结构。它们分别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儿童在与客体交往过程中,不仅要用己有的动作图式同化或整合客体,而且也应根据客体的特点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动作图式,顺应外在的变化。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同化成功,个体的认识就处于平衡状态。同化失败。个体就出现不平衡。不平衡可以推动个体应用调节机制,以达到新的平衡。通过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个体的认知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把儿童心理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二、认知发展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是在研究象征性功能的形成和发展的问题时,注意到儿童游戏的。他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和模仿,找到沟通感知运动与运算思维活动之间的桥梁。因此,他的游戏理论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就是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组成部分。 (一)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但是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儿童早期不成熟,所以往往不能保持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一种是顺应超过同化,是模仿的特征;一种是同化超过顺应,是游戏的特征。在皮亚杰看来,一种图式或活动室模仿还是游戏,取决于同化和顺应在图式或活动中所占的比列。可见,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游戏的实质就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二)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随认知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相适应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偶然性。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发展也有不同的水平。与其发生人事论原理中的前三个阶段的智力水平相对应,他把游戏的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或水平: 1.感知运动期—练习性游戏
此阶段游戏以感知动作的训练为主,又称感知运动游戏或机能性游戏。这种游戏是个体游戏发展的最初形式,是为了获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所习得的活动,如反复摆弄玩具,绕着房间四周奔跑等都是该时期游戏的典型表现。 2.前运算期—象征性游戏
此阶段由于表象思维的日渐形成和发展,个体认知图式中开始出现符号功能,个体开始理解

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随之,以假装为特征的象征性游戏日趋成为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包括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和情景替换,是幼儿游戏的典型游戏。如拿棍子当马骑,用手指当枪支等。
3.具体运算期—规则性游戏
7-12岁是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象征性游戏在这一阶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是规则性游戏代替了象征性游戏;二是转变为结构性游戏。这阶段个体认知具有守恒性、可逆性,开始具备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列序等逻辑运算能力,其概括、判断、比较、推理等能力也有了相应发展。因此,游戏规则的制定、理解和共同遵守及其对规则的执行情况的正确判断和合理评价就成为可能。 (三)游戏的功能 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是因为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儿童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很肤浅的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游戏的功能就是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 二、对幼儿教育和学习的启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研究的终点成为人们进一步研究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起点,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关于游戏与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儿童游戏的认知发展的价值。 通过皮亚杰的认知游戏发展理论可知儿童的认知发展史有阶段性的,为了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在游戏活动和玩具的设计等方面要有所选择。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是智慧上的需要,但是游戏能帮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而且,对于新的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因此,成人不应该对于儿童游戏注入太多自己的想法与期望,也不应该太干涉儿童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能自己完成动作的外部到内部的变化,并得到自我满足,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机能或活动,而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所以,无论是在幼儿园中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还是家长为儿童购买玩具都应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及智力发展水平出发,要让儿童能玩、会玩。 从皮亚杰的认知游戏发展理论可以得出,皮亚杰只看到认知发展对于儿童游戏的影响而没有看到游戏对于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和学习上,除了教师和家长的经验传授和知识灌输以及品行教育外,游戏也是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应当充分合理地运用游戏,不仅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问题上,更要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智力发展等全方面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8
(一)
关于幼儿教育目的
皮亚杰认为确立教学目的的合理依据应该是成人社会跟受教育的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教育的目的时,主要是让幼儿学到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年轻一代主动独立探索世界和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动力。教学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刺激幼儿的心智的发展。幼儿不应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学会如何思维。总之,教学的目的时形成幼儿的智慧,而不是储存记忆;是造就智力的探索者,而不仅是博学家。
(二)
关于幼儿课程
皮亚杰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为依据,即教材的结构内容应与儿童智力发展的结构相互适应。所以幼儿园在分配学科和确定学科内容时,要获得足够的有关心理学发展规律的知识,并按照严密的逻辑循序来组织教材。幼儿园过程的编制应该以促进该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为宗旨。在课程的实施上
通过“活动教学法”来实施教学,并重视游戏、实验和视听教学。
(三)
关于幼儿教学法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教学就应该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来组织,去发现最佳方法和环境,来帮助幼儿自己去促进其认知或智力的发展。教学中还应重视实践活动。
(四)
关于教学法
1、
临床教学法
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幼儿活动,引导幼儿活动,让幼儿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则采取作业法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提问。这个方法的特点是从整体上来研究幼儿,比较全面和细致,又比较灵活,不拘一格;不仅观察幼儿认识什么,也探讨幼儿如何认识,从而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在交谈过程中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2、
两难故事法
可以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方法。通过对偶故事,引起儿童道德观念的冲突,推动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判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3、
社会交往法
幼儿园应当把幼儿之间所发生的互助协作的社会生活放在主要地位,这样有利于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4、
活动法
皮亚杰提倡在教学中使用活动法,重视“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幼儿园要多组织活动,让知识被儿童所认识和理解,并最终转化为个体的知识,另外利用情景所提供的材料来组织探索活动,让幼儿尝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