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是什么酒,哪一年的

瓷瓶装,外形犹如一把小提琴,瓶子颜色为褐色,纸标签颜色为褐色,
上面写的是 金色 佳酿(好像是隶书) 两字。中国湖北沅(左三点水,右边是员外的员)酒厂出品,标签下面是李白的诗 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李白。标签的右上角有三个小子,酒中仙(好像是篆书)。这瓶酒老爷子放了不知道多久了。忘了是什么牌子,哪一年的,谁知道的哈?

你看图片如果酒瓶是这个没错的话,就应该是安陆封缸涢酒了

介绍:

    安陆封缸涢酒是湖北省名酒,省优质产品,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湖北省首届白酒大赛银钟奖。涢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安陆是唐代大诗人“酒仙”李白的故居地,唐代开元十五年,李白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借酒抒怀,成就了百余首不朽的诗篇。中日邦交时,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指名要饮安陆涢酒。

   在九十年代以前,在湖北还没有几家酒的名气能超过安陆封缸涢酒。封缸涢酒采用独特的地下埋藏工艺,在常年封闭恒温的状态下让酒继续发酵,使酒里的甲醇继续发生酯化反应,变成乙醇,喝后就不上头。然而,这种独特工艺的来历,与唐代大诗人李白还有一段渊源呢!

  话说李白生性豪放,酷爱饮酒,曾有每走十步必饮一口酒之说。李白周游到安陆(唐朝叫安州)后,恋上安陆的涢酒,每天必随身背上一罐重达五斤的涢酒,一天下地,多数时间是所剩无几,也偶尔有少许剩余,回后也随手丢弃,且不许次日重喝剩酒。李白夫人许氏(大宰相许御师的孙女)看到后,一是觉得可惜,二是觉得长此以往,对李白的身体不利,于是,她每天就把李白罐里喝剩下的酒倒出来,集在一个罐里,偷偷在后院树下埋藏在地下,想等到家里缸里的酒喝完后应急。就这样,不到几天许氏夫人就要埋藏一罐。一日,许夫人再次到后院埋酒时,发现埋过酒的土层颜色变黄,许氏以为是酒罐破了,酒泄漏出来了,就随手挖了一罐,拧开酒罐一看,不仅酒没有泄漏,还闻到一种独特的酒香,她叫来李白,让李白品尝,其味果然比缸里没有埋藏的酒大不一样,芳香浓烈,入口平和,全然没有刚出坊的刺喉之感。

  于是,李白就命家丁把缸里的酒分批埋藏在地下,再分批挖出来喝。封缸涢酒的独特风味,更加上许夫人的别出心裁的才能,吸引这个放荡不羁、喜爱周游四海的大诗人在安陆留连了十年,即众所周知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写下了在李白一生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大量诗篇,以至于达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地步。

  可以说,李白与安陆结缘于涢酒,又促使安陆人许氏发现了地下埋藏的封缸涢酒的独特工艺,使安陆封缸涢酒这种酒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我国酒坛一枝奇葩。

参考资料:http://baike.xgwindow.com/doc-view-128.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安陆封缸涢酒,是湖北名酒,在九十年代以前,在湖北还没有几家酒的名气能超过安陆封缸涢酒。封缸涢酒采用独特的地下埋藏工艺,在常年封闭恒温的状态下让酒继续发酵,使酒里的甲醇继续发生酯化反应,变成乙醇,喝后就不上头。然而,这种独特工艺的来历,与唐代大诗人李白还有一段渊源呢!

  话说李白生性豪放,酷爱饮酒,曾有每走十步必饮一口酒之说。李白周游到安陆(唐朝叫安州)后,恋上安陆的涢酒,每天必随身背上一罐重达五斤的涢酒,一天下地,多数时间是所剩无几,也偶尔有少许剩余,回后也随手丢弃,且不许次日重喝剩酒。李白夫人许氏(大宰相许御师的孙女)看到后,一是觉得可惜,二是觉得长此以往,对李白的身体不利,于是,她每天就把李白罐里喝剩下的酒倒出来,集在一个罐里,偷偷在后院树下埋藏在地下,想等到家里缸里的酒喝完后应急。就这样,不到几天许氏夫人就要埋藏一罐。一日,许夫人再次到后院埋酒时,发现埋过酒的土层颜色变黄,许氏以为是酒罐破了,酒泄漏出来了,就随手挖了一罐,拧开酒罐一看,不仅酒没有泄漏,还闻到一种独特的酒香,她叫来李白,让李白品尝,其味果然比缸里没有埋藏的酒大不一样,芳香浓烈,入口平和,全然没有刚出坊的刺喉之感。

  于是,李白就命家丁把缸里的酒分批埋藏在地下,再分批挖出来喝。封缸涢酒的独特风味,更加上许夫人的别出心裁的才能,吸引这个放荡不羁、喜爱周游四海的大诗人在安陆留连了十年,即众所周知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写下了在李白一生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大量诗篇,以至于达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地步。

  可以说,李白与安陆结缘于涢酒,又促使安陆人许氏发现了地下埋藏的封缸涢酒的独特工艺,使安陆封缸涢酒这种酒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我国酒坛一枝奇葩。

  涢 (涢) yún 〔~水〕水名,在中国湖北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2-18
既然有“中国湖北沅涢酒厂出品”字样,应该不是很久的。而且有这一类包装的多数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产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