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就业危机?

如题所述

  面对就业危机,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们都在努力寻求应对之策。IMF财政事务部的最新研究表明,税收及支出政策改革有助于各国应对就业危机。研究指出,除了制定政策增加消费者和投资方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外,改善就业情况还应积极支持劳动力需求,强化工作激励(或减少工作抑制因素),扩大培训和就业援助,同时兼顾公平。
  劳动力市场挑战
  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由失业造成的经济及社会影响巨大。然而,尽管危机对就业造成了影响,但早在危机爆发前,许多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失业率就已经开始攀升。这意味着,即便全球经济复苏,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也不会随之消失。因此,需采取政策措施,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在短期内改善就业前景。
  当前,劳动力市场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第一,长期失业(即失业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率高企;第二,青年(即年龄在15-24岁间)失业率高企,希腊和西班牙的青年失业率保持在50%以上,而在许多经济体,青年失业率已接近整体失业率的3倍;第三,非技术性劳动力失业率高企,该比率远高于技术工人失业率。
  除了有大量失业人群在努力寻找工作外,还有许多国家发现劳动年龄人口中有很大比重的人不再寻找工作,因此并未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这反映出文化偏好,就业前景黯淡或财政激励缺失也可能导致寻找工作受阻。提高中期劳动力参与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扩大税基服务于财政整顿。
  政策设计至关重要
  政策设计对增加就业至关重要——从短期和中期来看都是如此。可采取多种方式改善税收和福利政策的设计,以促进就业并确保公平。可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税楔。当削减税楔(即减少税收占实得薪水的比重)的目标设定为妇女、临近退休的工人以及低技术工人等积极响应财政激励的群体时,效果将最好。例如,通过税额减免增加实得薪水可以鼓励低技能工人参与工作;减少双收入家庭中次要赚薪人的税楔有助于配偶双方均参与工作;从短期来看,降低收入人群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将有助于企业创造工作岗位;累进税率(即税负占收入的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长)也是减少低技能工人税楔的收入改革方案。
  2.失业救济金。要求领取失业救济金者加大找工作力度,同时加强监管和适当制裁能有效缩减失业时长。尤其是若将领取失业救济金与“积极劳动力市场”计划的参与度挂钩,放弃失业的人口比率将大幅上升。
  3.积极劳动力市场计划。该计划通过为找工作者和空缺职位“牵线搭桥”,有效减少了失业。当该计划的目标群体设定为青年人和长期失业人群时,效果最为显著。例如,为在职培训人员和学徒提供补贴能成功帮助青年人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转换。有针对性的工资补贴有效地为长期失业者及低技术人员创造了工作岗位。然而,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为:除有针对性及有期限的干预外,总的来说,仅是提供更多的公共部门岗位在改善就业上效果并不好。
  4.养老金制度。若延迟退休后养老金的额度也能相应做出调整,年长者就会愿意延迟退休,增加工作年限,从而消除出于经济考虑而提前退休的情况。
  有些人或许会质疑关于提高劳动力参与的政策建议,他们认为现在高企的失业率意味着现有的岗位太少。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首先,与旨在增加需求或提高岗位匹配的措施相比,旨在促进劳动力参与的措施将需更多的时间才能产生成效。此外,从长期来看,包括年长人群在内的更高的劳动力参与率不会增加失业,相反会通过经济增长提高总就业。
  不容迟缓  各国需进行的改革各异。改革应与每个国家的就业挑战、劳动力市场制度和财政约束相匹配。对于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国家来说,当务之急是恢复劳动力需求,以及实施有助于劳动力供需匹配的积极劳动力市场计划。
  同样地,鉴于酝酿时间较长,旨在提高劳动力参与的改革不容迟缓。为应对就业危机,刺激劳动力需求,现在就是实施结构改革的恰当时期,而政策制定对劳动力市场至关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