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如此忠义之人,并且善待士兵,为何战败后士兵都逃散了?

如题所述

关羽是一代名将,在三国历史中,是史书《三国志》记载为数不多的,在万马军中斩敌军上将首级的大将,关羽不仅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而且善待士兵,也就是说,关羽对士兵很好,但是,关羽对士兵这么好,为什么最后大意失荆州时,士兵都逃散了呢?

关羽是英雄,一代豪杰,尤其是经过罗贯中的包装,已经成功塑造成忠肝义胆、又武力超群的战神形象。然而很痛心的事情,英雄的结局大多都以悲剧收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战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命丧临沮。而关羽丧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遭士兵抛弃。

根据《三国志》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羽一代猛将,也有着性格的缺陷,但是对待士兵还是非常好,而“骄于士大夫”是其轻视陆逊、不团结麋芳士仁、辱骂孙权使者等事件形成因素之一,这也都他最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只是没有想到“善待卒伍”也成为他惨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先来看看关羽的人生最巅峰的一战,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三国志》记载:“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纾???狡呔?悦弧=?涤穑?鹩终督??拥隆A骸③!⒙交肴旱粱蛞J苡鹩『牛???У常?鹜?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但是由于东吴孙权的毁弃盟约,派吕蒙背后偷袭荆州,趁机夺取了江陵,关羽腹背受敌,士兵逃散,败走麦城,兵败被杀。

我们再来看看赵云的人生最后巅峰一战,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牵制阻挡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由于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三国志·赵云传》的记载: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从上面的记载,虽然关羽和赵云都打了败仗,但是关羽却因士兵逃散而被擒杀,赵云的士兵却没有逃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关羽的士兵亲属被擒,军心动摇。

关羽的士兵都是荆州兵,而江陵城陷落,家属全部落入敌人之手,关羽的军队已经没有了斗志,得知东吴方面并没有为难军属,更是善待了自己的亲人,甚至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士卒渐渐溃散。从而导致关羽败走麦城。

第二:关羽只顾自己逃跑,并没有顾忌士兵的死活

关羽虽然善待士兵,但是并没有像赵云一样同生共死,汉中之战,为了救部下张著,数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箕谷之战,又亲自断后,想部队先行撤离。而关羽从被徐晃击败之后,就一直一路溃逃,困守麦城之后,却施展诈降偷跑,显然将信任自己的士兵都抛弃了,从而大败之际自然是兵败如山倒一溃千里。

为什么这些士兵会在关羽最危险的关头逃散呢?

因为,孙权和吕蒙对关羽的士兵,打了心理战,瓦解了关羽的军心,孙权和吕蒙用关羽士兵的家属为人质,迫使关羽的士兵离开关羽。这一招是非常歹毒的,也是很阴险的。

《三国志吕蒙传》记载: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关羽从襄樊前线退军的时候,在半路上,数次派人给吕蒙写信,吕蒙就带着关羽的使者,到关羽士兵们的家中,趁机瓦解了关羽的军心,关羽这时还不知道作为曾经盟友的孙权,已经翻脸,暗地里下了黑手,袭取了荆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