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5千里长征真的有2万5千里吗?经过了哪些地方?

如题所述

2万5千里长征真的有2万5千里,长征经过的地方有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长征中年纪最大的男红军是徐特立,徐特立,湖南长沙人,1877年生,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长征时58岁。

除徐特立外,参加红军的年长同志还有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名叫杨金莲,又名板登卓藏族。

1875年生于四川小金县一个农奴家庭,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西进岷江上游,在理番县苏维埃女主任陈再茹的引导下,年已60岁的杨金莲带领一儿两女举家参加了红军。

杨金莲在红四方面军随军家属队担任翻译员。长征路上,她在努力做好翻译、宣传讲解工作的同时,还尽可能地发动藏族群众,为部队筹措粮食和生活必需物资。

1936年10月,杨金莲胜利到达陕北,当时她已62岁,是所有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年龄最长者。长征中年龄最小的男红军名叫向轩,1926年出生在湖南桑植县,母亲贺满姑,贺龙是其大舅。

他7岁参加红军,9岁随大部队长征,是当时走完长征的年龄最小的男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名叫万曼琳。

她1926年出生于四川南江一个贫苦家庭,1933年随哥哥参加红军,8岁时就走上长征路,9岁时她已经跟随红军炊事班战士拣柴火、择菜、送饭。

万曼琳所在红四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翻雪山过草地,历经无数的历练,最终跟随着红军战士的大哥大姐们走完了万里长征路,见证了红军三支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5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1个:江西(赣)、福建(闽)、广东(粤)、湖南(湘)、广西(桂)、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西康、甘肃。

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两万五千余里。其中:

1、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2、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3、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4、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红军长征的大致路径如下: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4
1935年10月22日,毛泽东在吴起镇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中说:“红一方面军长征到陕北的行程应是二万二千里左右。”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号召写回忆录,并组织人对长征里程进行统计,结果是“走的最远的部队,走了约二万五千里”。11月5日,毛泽东对随行部队的讲话中说:“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党史博采》杂志记载,长征中,有一些红军干部一直坚持写日记。其中,肖锋的日记最为完整详细,几乎一天都不少,内容既包括每天的天气、行军路线、作战行动、人员伤亡、弹药消耗以及俘虏缴获,也包括当天的行走路程、所到地点等。
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数字首次对外公布,是在1935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发布的《抗日救国宣言》中又说:“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
1936年8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红一方面军政治部成立编委会,将一部分长征回忆录编成《二万五千里》(也称《长征记》)一书。编者根据长征中的各种命令、日记和报纸,制作了《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这也是目前所能查到唯一记载中央红军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和里程的详表)。该表详细列出了红1军团直属队在长征371天中行军的每一天所经过的主要地点及里程,共走了18095里。依据该表中所列红1军团直属队长征经过的地点,后来测绘部门在比例尺1:10万的地形图上用仪器进行测量,并按照当地地形,在平面计算基础上乘以坡度系数,得出实际里程为9249.5公里,即18499里,比里程表上的18095里还略远一些。以误差在正负2%计,两者基本是吻合的。这就证实,当时里程表上的数字是准确可靠的。18095里只是红1军团直属队单纯行军的里程,作战部队的行军路线更加复杂,要不断奔袭、迂回,加上侦察、筹粮、作战、做群众工作等,走的路常常是机关、后勤部队的几倍。所以,根据有关资料进一步分析计算,红一方面军长征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确有二万五千里。
新时期,很多人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对这一里程进行考证,但计算中还有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长征途中,红军打的是运动战,频繁迂回穿插、忽进忽退、重复走路。
二是红军在行军作战中,还要筹款、做群众工作等,这些都需要走路。
三是在长征中,特别是长征初期,红军由于缺少地图,走错路的事经常发生。
四是长征路线不是平原,很多高山大川和崎岖地形,一些地方甚至要比平面里程翻数倍。
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行程,因此,重走长征路的人用自己所走的里程来计算、验证“二万五千里”,从根本上说都是不科学的。
还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指出,长征是在紧张的作战环境中进行的,但走什么样的具体路线,因当面敌情和任务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各部队的途径地点也是千差万别的,也就是说一路红军在大的路线上一致,但各个小部队的具体路线又不尽相同,有时差别比较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