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有什么技巧吗?

如题所述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

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

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

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例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 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 B. 无所不为 C. 无所事事 D. 无所作为

【答案】D。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例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我们需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因为人类不可能________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导演雅克

A.面目全非 孤单 B.支离破碎 傲慢

C.元气大伤 自私 D.体无完肤 麻木

【答案】A。解析 先看第一个空,“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填“支离破碎”和“元气大伤”不能搭配。面目全非,谓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第二个空入手,空前说有“因为”表示因果关系,从“我们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可知,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更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递进关系中,前后语义一致,只是递进前后语义程度加重,选择近义词却注意语义轻重就可。

例3、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A.消极 无功而返 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 D.偏颇 改弦易辙

【答案】D。解析:由“人生允许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可知,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意思相近。“无功而返”、“偃旗息鼓”均未体现“敢于放弃”,排除 A、C。且句意并未体现“对错”问题,排除 B。第一空中,“偏颇”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故本题答案为 D。

误区二:文段阅读反复读,费时又费力

文段阅读一直以来是考生最犯难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准确率相较于逻辑填空高。考生情况简单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了节省时间匆匆浏览文段大意,没有理清楚文章思路没有把握住文章的主旨,面对选项凭感觉;一类,逐字逐句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充分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点,但是花费很多时间,导致后面题目没有时间做。这两类都是考试中做应该避免。

解题技巧二:

其一,抓核心话题词

一段文字总是围绕这一个核心话题展开,在文段中集中找到这些核心话题词语就能够快速的筛选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例4、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看胡乱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现存在区别

【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讲述了为什么在法国不被认可的《茶花女》,在中国却能流行,最后一句点明原因——生逢其时,即有一定社会背景。故答案为 A。本题也可通过主题快速排除。文段一直围绕《茶花女》这一主题来论述,而选项中只有 A 项有主题词《茶花女》,故为正确答案。

其二,抓关联词

在一段话语中往往存在句间话语的关联,通过关联词可以快速的锁定文段的重点,例如转折的关联词,句间转折之后,那转折后必然是重点,作者意在强调的也必然在转折之后;其次因果关联词,既然表示的因果关系,一般情况重点在结果部分。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结果是一个客观事实,那作者的重点就应该强调是因果之间的关联性。

例5、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正在拉大。恢复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盖几座仿古建筑、或穿上汉服、行几个跪拜之礼就足矣。从历史角度来看,琴棋书画,诗香茶花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重新焕发,其复兴才有意义。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必要性

B.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性

C.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途径

D.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前景

【答案】A。解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为“分析--提出对策”,可知文段中“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重新焕发,其复兴才有意义”较重要,其中说到了一种条件关系,故答案可直接选出为A。

其三,抓中心句子

在文章生成的来看,为了表达一定的观点。行文结构上必定沿着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一般行文顺序无外乎这样几种:首句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具体分析阐述,那么观点句必然在首句,此时只要关注首句即可;具体事实介绍+得出结论或者提出对策,这种结构中观点句必然出现在尾句中,此时只要关注尾句就可以把握文段主旨。正确选项就是对重点的同义转述。

例6、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各种事情上,这自然是对的,但同时还需要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发现、发觉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加以支持,提供条件和方便,进行组织引导,这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家庭的贡献,减轻他人的负担,更有利于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组织引导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

B.关注老年人更应当组织引导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C.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可以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利于长寿

D.老年工作的重点是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事情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关注老年人除了帮助他们解决不能做的事,还需要关注他们能做的事;接着指出这么做的益处。中心句为第一句,D 项不合文意,排除;文段是从“社会重视老年工作”的角度来展开的,即重在指出社会应该怎么做,而 C 项侧重于老年人应怎么做,排除。A 项迷惑性比较大。比较 A、B 两项,B 项“关注老年人”与文段的“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但同时还需要关注……”的表述更贴近,故 B 项更贴合文意,为正确答案。

更多事业单位备考资料:网页链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8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之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细节类题型解题技巧 。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细节理解型题目是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中的一种常考题型。细节就是指文段中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易混淆的部分。细节理解型题目的提问方式常见的有:“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做答依据即为根据选项的正确性结合原文材料中的内容。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有些选项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选项是对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选项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做细节理解型题目,关键是要细心。除了细心外,还需知道命题人喜欢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下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 。各位考生在复习细节理解型题目的时候,要重点掌握四大常设陷阱。可以帮助大家答题时节省时间提高准确率。
(一)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如原材料说的是网络媒体是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通过网络,可以反映各个方面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和看法。设错选项则改为作为一个新兴的传播工具,网络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原文句中并没有将网络媒体与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进行对比,而选项中的“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发展速度”属于两者关系上的无中生有。
(二)颠倒黑白
“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常见原文或选项中出现否定词。如原文材料中写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始于此,西方的音乐文化也由此开始。但选项中说西方的音乐文化与西方哲学的发源地不相同。选项颠倒黑白,明显与原文句意相悖。
(三)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迷惑性较大的设错方式。如原文材料中说的是天文学家日常所分析的照片多数都是黑白的,我们在杂志和其他彩色印刷品上看到的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其实是通过把多张望远镜拍摄的不同波段的黑白照片加工合成而来的。选项中则说五彩缤纷的天文照片是靠不同波段的彩色照片加工合成而来。选项将原文的“黑白照片”偷换成了“彩色照片”,属于典型的偷换概念。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原文材料中写的是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设错示选项改成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选项在原文的基础上去掉了“通常”二字,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去表述也过于绝对不够严谨。
【例题】世界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是“南红北七绿”,即较低纬度地区(如印度、肯尼亚)只能生产优质红茶,相对较高纬度地区(北纬25度-30度)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国际茶价历年绿茶高于红茶。茶叶主产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的绿茶品质都不高,以上三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企图占领国际绿茶市场均以失败告终。我国名优绿茶主要分布在山区,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绿茶产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目前国际市场上红茶供过于求
B.印度绿茶价格高于国际绿茶均价
C.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较有竞争实力
D.国际茶叶市场上出现“红改绿的趋势
解析:文段首句论述了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低纬生产文段首句论述了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低纬生产优质红茶、高纬生产优质绿茶接着举例说明受价格规律影响不顾生产规律的“红改绿”均以失败告终,再次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可违背规律最后一句从各个角度充分论证了我国生产绿茶的比较优势。可以推出C项是最后一句话的同义替换当选。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提到红茶的供求情况。B项为无关比较,“国际茶价绿茶高于红茶”、“印度绿茶品质不高”不能得出B项所述。D项为偷换时态,文段所说是上个世纪70年代出现过“红改绿”的情况,而趋势则是体现一种将来时态故也不符合原文。
更多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官方电话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05-08
你好,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考生平时不但要多阅读一些材料,还要从主观上要能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即所谓“思想开小差”的毛病,阅读时应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从客观上克服各种无意中形成或由来以久的坏习惯,如出声阅读,抖动双腿,玩弄纸笔等。这些“小动作”,会分散注意力、影响思考,降低阅读速度。
2.有意识的读一些科技文章
综观行测的文章阅读真题,其选材主要以科技说明文为主。科技说明文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内容往往反映的是某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由于文章内容比较专业,再加上考生平时对领域内研究了解的较少,在真正考试的时候难免会因为陌生而不能在第一次阅读时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造成因多次阅读而占用其他题型时间。
3.找关键词句
在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抓主要的词句,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从而正确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到是否对自己有利用价值。一般而言,考生要尤其问号后面的话,和“但是”后面的话,这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之所在,这些特征几本出现在第一段最后一句,和第二段第一句,考生在遇到时应多加留意。
4.扫读
是快读或速读的一种。其特点是快,但又要全部扫及。它既可以理解为“仔细地从历年国考真题把握申论考查主题变化趋势审视”,也可以理解为“粗略地浏览”。由于阅读习惯不同,有些人习惯先看文章再做题目,而有些人习惯先看题目,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建议大家在做题初期采用前一种方法,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技巧的熟练而采用后一种方法。后一种方法是扫读的绝好运用。从形式上看,扫读是粗粗地一扫而过,一目十行,但从考生的注意方面来看,却又是高度的集中,在快速阅读中仔细挑出重要的信息。因此,扫读可以理解为迅速找出文章中的有关事实细节或某一具体信息,有时要找出某一个单词或词组,如人名、地名、日期、价格等;有时要找出文中所述的某一特殊事件,而这一事件可能是由一个词或短语交代的。若不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样的细节恐不易发现,所以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练习。
5.速度变换
我们要意识到每个人的阅读速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人阅读同一份材料,在开始、中途和结束时的速度不可能一样。材料的体裁和难度不一样,阅读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不要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阅读速度的提高,理解程度难免会有所降低,所以只有合适的速度才可能获得较高的阅读效率和正确率。
第3个回答  2020-05-08
行测科目里面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块很难,这块容易丢分,你在复习的时候多注意这一块
第4个回答  2020-05-08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练题。多做题,但是不是为了刷题而刷题,而是积累考试中出现的高频词语,以及一些容易混淆意思的词语,做好笔记,打牢基础,语境+积累才是做好言语的关键。
  2、提速。阅读一段文字、材料时,注重提高迅速而准确的理解能力,尤其在平时做题时,集中注意力,快速抓取信息点。
  3、狂看。时评,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小说,申论材料,政府报告,反正就是多看,快速看,看完可以复述讲了什么就可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