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大明天子最被历史冤枉

如题所述

明武宗朱厚照,就是后世评价较差的帝王,他不上朝、好色、嗜酒、尚兵、无赖的形象,在明后期和清代评价最低,即使是民国到新中国建国初期,仍被评为“中国历史上十大 昏 君”。但也有史学家对朱厚照的评价更为可观:
其一,明武宗朱厚照的坏印象是否后世继承者故意抹黑。主要体现在明世宗编撰的《明实录》,世宗是否有意令史臣多录其恶,丝毫不“为尊者讳”,甚或添油加醋,无中生有,把“八虎”及江彬等鱼肉乡里之行径,一古脑都算在武宗账上,使得武宗皇帝之荒唐天下人皆知。
其二,记载明武宗的史料有多处矛盾。如《武宗实录》正德十四年载,刑部主事汪金上疏谏武宗饮酒过量,疏后附有史臣的一段话:“上嗜饮,常以杯杓自随,左右欲乘其昏醉以市权乱政,又常预备瓶罂,当其既醉而醒,又每以进。或未温,也辄冷饮之,终日酣酗,其颠倒迷乱,实以此故。”然而,同是《明实录》,讲到不久后武宗巡视西北边,沿途行军时的情景又说:“自宣府抵西陲,往返数千里,上乘马,腰弓矢,冲风雪,备历险厄,有司具辇以随,也不御。阉寺从者多病惫弗支,而上不以为劳也。”这里显现的明武宗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形象。既然明武宗是位终日受到群小奸臣宦官摆布、只知沉湎于酒色不能自拔的愚人,怎么忽然间又成了一个孔武有力、冲锋陷阵的英雄皇帝?同为史料记载,我们到底该相信那件事情、那个形象才是真正的武宗。
其三,武宗虽荒唐,但大事不糊涂。武宗虽不常如朝,但仍时常通过其他方式上朝听政,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有资料表明,他不愿上朝时,并非啥也不管不问,而是通过司礼监传达自己的圣旨,命内阁执行。即使他远在宣府的时候,虽说大臣不许前来议政,但还是特别强调,奏章要一件不少地送到宣府。这一切说明他并非将国事当儿戏的真正昏庸之君。
其四,说武宗在位期间豪无建树也是有些冤枉。事实上,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特别是正德十二年,武宗率五六万人抗击蒙古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与英宗率五十万大军而被俘,不可同日而语。此后蒙古军长时间内不敢犯边,便是这次战斗成果的直接证明。而且在这场战斗中,武宗亲自部署,战术正确,指挥得法,体现了较高的军事指挥才能。应州之役,也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当然,笔者对明武宗的评价,并不因以上几点就武断认为他是为明君。毕竟,明代自英宗以来,国势渐弱,如果武宗能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完全有可能做一代明君而成为中兴之主,功垂史册;他许多恣意妄为的行径为后人所訾议,也证明其距一位出色合格的好皇帝尚有很大差距。
  因此,对明武宗的是非可否,还需要我们及其后人依据新发现的史料再不断地评说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历史的真相,看清武宗的真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3
最冤的,估计要数明朝末代皇帝 朱由检了。
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是明王朝千仓百孔,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同一时间降临,所以百般无奈的 明思宗 朱由检 只能吊死在 煤山。大明江山也就葬送在他手里。
第2个回答  2016-12-13
朱瞻基,蛐蛐皇帝,其在位10年励精图治,明朝国力大幅度提升,,是很有能力的一位国军,因为一个爱好就被言官冠上了这个外号,也是明朝言官之祸,弊端的初现,,
朱祁镇,本身是个好人,但干了两件事情,和宋高宗一个名声,被批的和桀纣不遑多让,王正土木堡兵败,冤杀于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22
朱厚照,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校 朱祁镇,朱见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