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讯”是什么意思?讯字笔画顺序

如题所述

议yì意见,言论:议论。
提议。
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
会议。
协议。
议案。
议决。
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
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
驳议。
笔画数:5;部首:讠;笔顺编号:45434笔画顺序:捺折捺撇捺
详解
训_xùn【动】同本义〖instruct;teach;lecture〗训,说教也。
《说文》大训。
《书·顾命》告之训典。
《左传·文公六年》是为明训。
《国语·晋语》。
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左传·闵公二年》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
张溥《五人墓碑记》训俭示康。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如:训蒙;训蒙教授;训人;训章解说,注释。
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explain〗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三国魏·曹操《孙子》序又如:训故;训义;训解;训传训练;讲习〖train;lectureandstudy〗有智略,能训治军旅。
宋·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又如:训戎;训治顺从;归顺〖tame〗四方其训之。
《诗·大雅·抑》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
《书·洪范》取名〖chooseanamefor〗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
宋·赞宁《宋高僧传》训_xùn【名】典式、法则〖code;rule〗。
如:训令;训典;训格;训范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words〗。
如:训诰解说的词语〖commentary;caption〗。
如《尔雅·释训》训斥xùnchì〖reprimand;rebuke;berate〗严厉的或正式的谴责,尖锐的申斥训词xùncí〖admonition;instruction〗进行教导的言词或为教导传授给某人的言词训迪xùndí〖instructandguide〗教诲开导训迪厥官。
《书·周官》训导xùndǎo〖lesson;instructandguide〗教训开导;教育学名词。
训导与训育涵义大致相同训诂xùngǔ〖explanationsofwordsinancientbooks;gloss;glossary;commentaryworkonclassics〗解释古文字义特令校书郎贾逵为之训诂。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训话xùnhuà〖anadmonitorytalktosubordinates〗旧指上级对下级讲教导和训诫的话训诫xùnjiè〖getafter〗∶受训斥、斥责或攻击放松对教改所内诈骗犯的训诫〖sermonize〗∶教训地或教条地讲道训练xùnliàn〖train;drill〗教练、操练兵士,教育学名词。
与教学意义相近。
训练的目的,是使受训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训练新兵训令xùnlìng〖instructions;command;injunction〗公文的一种。
上级机关对所属机关带有命令性的指示训蒙xùnméng〖educatechildren〗教导初入学的人或孩童训勉xùnmiǎn〖instructandencourage〗教诲勉励训示xùnshì〖instructionstosubordinates〗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训导训释xùnshì〖explain〗解释字句的意义训释字义训学xùnxué〖givemoralteachingstostudents〗学校对于学生德性的训导和教育训诱xùnyòu〖instructandguide〗教诲诱导多方训诱训育xùnyù〖moralteachings〗教师本着教育原则,顺应学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导,使能向好的方面不断地生长发展训喻,训谕xùnyù,xùnyù〖instruct〗训示晓喻;教诲训责xùnzé〖instructanddenounce〗训诫和斥责
出处
[①][yì][《__》宜寄切,去_,疑。
]“议1”的繁体字。
谋度;斟酌;商议。
选择。
评论。
非议;讪谤。
议处;议罪。
言论;意见。
通“俄”。
倾斜。
通“_”。
仪型,法则。
通“_”。
显现。
通“_”。
宜,适宜。
通“_”。
道义。
参见“_不反_”。
通“_”。
文体名。
多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
【酉集上】【言字部】_;康熙笔画:20;页码:页1188第18【唐_】【集_】【__】?宜寄切,音_。
【_文】_也。
【徐曰】定事之宜也。
【_雅】言也,_也。
【__】_也。
【正_】_也。
【易·_卦】君子以制_度_德行。
【_·周官】_事以制。
【_·曲_】公事不私_。
【_子·_物_】六合之_,_人_而不_。
【文中子·_易篇】_其_天下之心乎。
【_】__有_。
又【__】_也。
【__·有司_】乃_侑于_以_姓。
【__】___也。
__之_者,可以侑尸,必用_姓_敬也。
又【玉篇】法有八_。
【周_·秋官·小司?】以八辟_邦法,附?_。
一__,二_故,三__,四_能,五_功,六__,七_勤,八__。
又【唐_·百官志】下之通上,其制有六,四曰_。
【蔡邕·__】其有疑事,公卿百官__。
若__有所正_,而___意,曰__。
又官名。
【後_·百官志】__六百石。
【唐_·百官志】有__大夫。
又司__。
又通作?。
_前?字_。
又【集_】__切【__】疑_切,?_平_。
_度也。
【_·小雅】或出入__。
_德明_句音宜。
又叶牛何切,音俄。
【史_·述_】桓公之_,太史是庸。
及侵周禾,王人是_。
庸叶_,_叶禾。
【_文】本作?。
考_:〔【易·_象】君子以制度_,_德行。
〕_照原文度_改_度。
【卷三】【言部】编号:1508_,[宜寄切],_也。
从言__。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