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什么是种姓制度?

如题所述

世界历史,什么是种姓制度?

吠陀时代

公元前20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巴文化)莫名衰亡,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征服了当地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自此,古印度的历史进入了“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前600年)。

与没有传说材料,却有丰富考古成果的哈拉巴文化正相反,这一时期,但现在为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考古发现,但是却有着丰富的传说材料,这些材料收集在称为“吠陀”(印度语“知识”的意思)的文献之中,因此被称为“吠说时代”。

种姓制度的起源

种姓制度是中国古文献中对印度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复杂等级制度(包含瓦尔那制度和阇提制度)的泛称。西方人通常称之为喀斯特制度,这种制度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正式形成与后期吠陀时代。

雅利安人来到印度士地后,将自己称为“雅利安瓦尔那”(雅利安是高贵、富有的意思;瓦尔那表示颜色、品质的意思),他们认为自己是高贵的人,将当地居民视为敌人。随着雅利安人内部逐渐分化,又产生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区别,贵族之间又逐渐分化为军事贵族和祭司贵族。经过这样的分化,就形成了四个瓦尔那的雏形。

雅利安人内部出现三个不同的阶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再加上原住民演化而来的首驼罗,组成了印度的四大种姓,婆罗门教的典箱中规定了各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成员的义务和权力。

四大种姓

婆罗门

主要掌管宗教的祭祀活动,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治,拥有很大的政治权利,有的婆罗门会充当国王的顾问,用占卜等形式来影响国王的决策,甚至会随军出征,影响国王的军事行动。

刹帝利

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一般出生于刹帝利,但刹帝利瓦尔那并不限于王和王族,刹帝利掌握有军事和政治大权。

吠舍

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其中富有起来的人成为高利贷者,吠舍主要是平民,没有政治特权,必须要以捐赠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不过吠舍仍是雅利安人氏族公社的成员,可以参加公社的宗教仪式,和婆罗门、刹帝利,同属于“再生族”。

首陀罗

大部分是雅利安人,但其中也有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公社成员身份的雅利安人,首陀罗不能参加宗教礼仪,是不能得到第二次生命的“非再生族”也没有政治、宗教、法制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利。

首陀罗是地位低下的受苦人,从事农、牧、渔、猎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各种职业,其中有人沦为雇工,有人沦为奴隶。种姓制度形成后,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都由家庭出身来决定,各个种姓的人都要世代从事被规定的职业,不能任意改变。

各个轴线之间禁止通婚,但实际生活中种姓地位高的男子,可以娶种姓地位低的女子为妾,种姓地位低的男子,则严禁娶种姓地位高的女子。不同种姓的人在法律上也是不平等的,高等种姓的人伤害了低等种姓的人,处罚非常轻,反过来的会有很重的处罚。种姓制度是当时贵族用来剥削的工具,但却一直保留延续下来,对印度的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