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

如题所述

  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
  一、分析小学生数学出错的原因
  1、计算枯燥无味,造成兴趣淡薄
  计算本来就主要同枯燥的数字打交道,加之大多数老师在计算教学中不联系实际,使学生对计算题感到枯燥无味,没兴趣,因此在计算时不能全面准确地看题、认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确合理地选择算法,题目未看清就动笔,做完不检查,从而造成了计算失误。特别是对数的概念、运算法则感到枯燥无味,从而记忆不牢,而数的概念又是学生进行计算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数的概运算念法则掌握得不扎实、不完整,就常会产生计算错误。
  2、注意不够集中,注意分配能力差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人们仔细观察,良好记忆,正确思维,创造想象的基础。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不善于分配注意是小学生注意的特征之一,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计算错误。
  3、多次重复练习,引起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思维的一种“惯性”,思维定势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作用则干扰新知识的学习。由于受多次重复练习某一类型习题的影响,使学生先入为主,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计算中往往受其影响而形成心理障碍
  4、算理不理解,基础不扎实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时不注重算理的理解,只是机械地按照计算的程序进行操作,不理解隐含在计算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只会简单模仿是学生犯错误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生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给学生精细化检验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是学会检验的关键,有的学生想检验却不知道怎样检验,想到哪里就检查哪里,没有系统规范的检验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笔者在每次复习时都会给学生一起总结出不同题型的检验方法。
  (1)、填空题检查方法。
  ①用手指逐字逐句地读,看看所填的空有没有多写、漏写、错写。
  ②如遇有需进行计算的填空题,应重新读题,重新计算。
  ③遇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的题目,需要计算的应重新计算后再比较。
  (2)、判断题检查方法。
  ①逐字逐句读题,圈画出重点词句。
  ②举例证明(用事实说话)题目中的对或错的观点。
  ③有概念性的,要注意范围或区域是否描述完整。
  (3)、计算题检查方法。
  ①口算题应该重新进行笔算。
  ②计算题应先看每一步的数字是否抄错,或者重新抄题在练习本上计算。
  ③简算题要注意重新观察数字的特征,每做一步要回头看,是否能进行二次简算,注意每一步的数字是否写对。
  ④解方程题目先检查是否写“解”字,然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解题依据是否正确,数字是否抄对。
  (4)、作图题检查方法。
  ①重新读题目的要求,看看是否按照要求画图。
  ②遇有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作图题,应算一算比例是否正确,数一数格数是否画对。
  ③画圆时,一定要看看是否按要求标圆心、半径或直径等。
  ④要注意用虚线、实线的画法是否正确。
  (5)、走进生活,解决问题题目检查方法。
  ①先重新读题,检查方法是否正确,勾画出关键地方。
  ②检查在列式时数字是否抄对。
  ③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④检查单位和答语是否正确、完整。
  2、采用不同的形式,适度纠错。
  为了减少解题犯错的发生,教学宜在易错且不易被重视的地方着力。可采用以下方式纠错。
  (1)以学生活动为主,个人纠错与集体纠错相结合。对解题中所犯错误,自找错因,寻求正确解答途径,进行个人自查。这有利于加深认识,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能力。集体纠错主要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巩固知识,矫正错误。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群策群力的智力潜能。
  (2)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参与,多途径纠错。针对解题犯错人数的多少和人员层次的不同,有时宜个别辅导,分散改错;有时则需集体改错。
  ①、构建错析课,增强改错的目的性。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所犯的错误记录下来,分类整理,以备错析课之用。教学时教师首先有目的地给出错例,让学生探索错因,指出错处,师生共同纠错。其次,师生共同解答某个问题,教师预测学生易犯错误之处有意解错,看看学生能否发现,了解学生解题的警觉程度。第三,让学生独立练习,最后教师总结发生错误的原因。为避免学生解题时少犯错,不犯错,教师应针对各类错误,制定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
  ②、设置“陷阱”,提高纠错能力。数学教学中设“陷阱”,是针对学生由于某些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刻全面而表现在判断、论证、计算及解决问题上的失误现象,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借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学生在“陷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从而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
  ③、开展纠错比赛,增强纠错的趣味性。为了提高纠错效率,教师应有针对性的选编一定数量的、层次分明的错题,以比赛形式组织实施。这样,不但形式新颖活泼,参与面广而且寓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于游戏娱乐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纠错的趣味性和竞争性,集体智慧和个人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总之,“错解是成功之母,纠错是成功之行”。让学生养成坚持纠错的习惯,避免从前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为学生今后学习和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2
一、抓住课堂上的错误,激励学生自我纠错
在数学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利用错误,使学生发现知识的冲突,产生“质疑”,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本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有关方阵的一道应用题“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许多学生都说直接用48除以4,每边各12名学生,我当时没有对学生的答案给予否定,而是说:“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想出答案了,你们自己画图数一数看答案对不对。”学生纷纷讨论,不一会儿,有学生说:“因为顶点还站了一名同学,所以要加1”,这时学生豁然开朗,通过纠错,学生自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提供错误线索,引导学生自我纠错
调查显示,70%左右的学生比较喜欢教师提供线索,自己改正的纠错方法。教师给学生提供纠错的线索,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据调查,学生在拿到发回去的作业本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自己的作业对的多还是错的多,其次是多少分。其次是看老师有没有写评语,写了什么评语,写了什么内容,而对于老师写上答案,很少有学生会去细细研究加以吸收消化,更不用提独立思考如何去改正这些错误了。事实上,教师这种不辞辛苦批改作业的方式使学生失去了许许多多自我纠错的机会,也大大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只会增加学生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腾出时间让学生辨认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例如,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计算题中一个得数错误时,可以圈上圆圈,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如果是应用题错了,可以在题目的关键字上圈上圆圈,让学生去动脑思考。
三、设计对比题目,帮助学生自我纠错
反思是学生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对比性的题目来激起学生内在“观点”的冲突,使学生通过冲突过程来自我否定,在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和掌握所学知识,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做错题目,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粗心大意看错题目的,有笔误写错数字或符号的,有受思维定势影响而出错的,有考虑不周全而出错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
四、建立纠正平台,实现全体参与纠错
首先,培养小学生数学纠错的习惯。如教学生检查的方法,可用计算的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与正确结果相符合,或用加、减、乘、除各部分关系来检查,或用倒推法去验证所述的结果。其次,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纠错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纠错本分三块内容:错题,纠错方案和纠错结果。错题一栏主要是学生摘录平时自己比较典型的错,纠错方案一栏则是学生反思错误原因,纠错结果则是通过自己的反思把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并且要求学生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最后,教师把学生作业本上的典型错题作为教育资源,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辨别错误,给学生一些争论的时间和空间,将做错的题及时改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