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谁是孙权第一谋士?

刘备是法正,曹操是郭嘉)

张昭

张昭这个人,是三国历史上值得研究的人物。一方面他受孙策托孤之恩,为东吴政权的草创、建立、稳定都做出过突出贡献,孙策把张昭看作是“谋主”,“待以师友之礼”;孙权尊称他为“张公”、“待张昭以师傅之礼”、“待遇尤重”。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张昭在东吴政权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陈寿称赞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另一方面,张昭又被孙权讽刺“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弄的这个名满天下的东吴重臣“大惭,伏地流汗”;屡次和孙权发生冲突,甚至到了“土塞其门”、“烧其门”的地步;七、八十岁的年纪还要受到诸葛恪这个后生晚辈的戏弄;虽然是众望所归,但是却一直做不了丞相一职,最后只能是“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在里宅无事,乃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这又体现出张昭最后的结局是个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27
孙战略上的谋士是鲁肃,鲁肃提出了孙整个战略思想.而周俞 吕蒙 陆迅只是执行而已.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那是艺术家的创造,并非历史。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所以,刘备、孙权的逐渐强大,建立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第2个回答  2006-10-31
张昭

张昭这个人,是三国历史上值得研究的人物。一方面他受孙策托孤之恩,为东吴政权的草创、建立、稳定都做出过突出贡献,孙策把张昭看作是“谋主”,“待以师友之礼”;孙权尊称他为“张公”、“待张昭以师傅之礼”、“待遇尤重”。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张昭在东吴政权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陈寿称赞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另一方面,张昭又被孙权讽刺“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弄的这个名满天下的东吴重臣“大惭,伏地流汗”;屡次和孙权发生冲突,甚至到了“土塞其门”、“烧其门”的地步;七、八十岁的年纪还要受到诸葛恪这个后生晚辈的戏弄;虽然是众望所归,但是却一直做不了丞相一职,最后只能是“上还官位及所统领……在里宅无事,乃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这又体现出张昭最后的结局是个悲剧。
鲁肃——
可能一提到鲁肃就有一种忠厚长者的形象,三国演义中把鲁肃塑造为诚实君子,对他的才能表现不足。鲁肃家庭富裕,与周瑜相厚,袁术想起用鲁肃,但鲁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就迁居到居巢,后从于孙权。孙权和鲁肃初次相谈十分融洽,纵论天下大事,鲁肃立刻显现了他高人一等的战略眼光:劝孙权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让孙权极为佩服,当时头号谋士张昭以鲁肃谦下不足,年少粗疏,劝孙权不要重用,孙权不以介意。
刘表死后,鲁肃提出联刘抗曹,亲自出使荆州,取得了理想效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曹操的强大压力下,孙权是战是降犹豫不定,鲁肃力排众议,让孙权十分感叹: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破曹操后鲁肃归来,孙权持鞍下马相迎表示对鲁肃的尊重。赤壁之战胜利后,又是鲁肃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周瑜有一个吞并张鲁进而吞并荆州的长远计划,不过这好象不太可能,刘备绝不会让东吴打压自己的生存空间。并且违背了孙刘联合的大局。周瑜死后,鲁肃代他之任,但刘备强借荆州不还,惹怒了孙权,双方几乎兵戎相见,鲁肃努力维持这个大局,与关羽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厉声呵斥,辞色甚切,关羽无言可答。并不是象演义那样吓得魂不附体,简直有点降低鲁肃形象。
鲁肃四十六岁就早逝了,没有交代什么原因。孙权为他节哀,以后东吴失去了以和为主的鲁肃,吕蒙袭取了荆州,但也打破孙刘联合得堡垒,直接加速了蜀与吴的灭亡进程。
第3个回答  2006-10-25
所谓:“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怎么说都应该是张周二人吧,但实际上不是。
先说张昭。张昭只是勤于内政,在谋略和带兵打仗上显然比起周瑜、鲁肃来差远了,而且在孙权即位登基称皇帝的时候,还对张昭说过这样一句话:“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说的是在赤壁之战前张昭曾力主孙权投降曹操,要是当初孙权听了他的话也就当不上皇帝了,弄得张昭很没面子,可见孙权本人并不十分喜欢张昭的。所以,无论怎么说,张昭都算不上是孙权的第一谋士。
再说周瑜吧。周瑜只能算是一个将才,不能算是谋士。正史上他算是一代儒将,带兵打仗的确很强,而且只是执行了鲁肃为孙吴集团指定的战略方针而已。再者,他在策略和出谋划策上也并不十分突出。所以周瑜也不能算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
孙权前期的主要谋士应该是鲁肃。他一加入孙吴集团,就为孙权指定了战略目标和政治方针,被称做江东版的“隆中对”;在赤壁之战前,他力主联刘抗曹,使孙权下定决心和曹操决战,可以说赤壁之战获胜的头功应记在鲁肃身上;在明确孙吴集团势力明显不及曹操集团的时候,主张借荆州给刘备,使刘备势力得以迅速发展,两家共同抗曹,使曹操两面受敌,十二年之久,其势力发展势头得到遏止的同时发展了自身势力,可以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孙权能最后称帝,鲁肃功不可没。所以无论怎么说,鲁肃都应该是孙权手下第一谋士。
第4个回答  2006-10-16
周瑜绝对是第一,他死后鲁肃替代,鲁肃死了是吕蒙,后期陆逊功劳最大,张昭治国可以,但是不足以攘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