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条约》失效后,为何说世界会失去阻止冲向核战争的刹车?

如题所述

《中导条约》正式失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中导条约》失效后,世界会失去阻止冲向核战争的刹车。此话一出,真是一身冷汗。那么,历史上的这个《中导条约》到底是一个什么东东,还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为何说世界会失去阻止冲向核战争的刹车,这到底是真的这么严重,还是危言耸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二。

《中导条约》产生于冷战时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博弈和妥协的产物。1977年前,美国在西欧的中导力量占有优势。而苏联从1977年起在本国和东欧大量部署SS-20导弹,美苏两国在欧洲就中导力量进行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一时间,美苏两国剑拔弩张,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随后,为了缓解美苏两国的激烈对抗,联邦德国总理H.施密特倡议美苏两国就中导问题进行谈判。

《中导条约》是美苏两国在内政和外交上各有所需和相互妥协的产物。当时,美国不希望苏联以中导数量优势,给北约造成压力,而苏联虽然有着数量上的优势,但是由于当时国力不济,继续军备竞赛下去,国力也吃不消。同时,还有就是美国的欧洲盟友不希望欧洲成为美苏争霸的牺牲品,极力撮合下,双方各取所需和相互妥协就签订了《中导条约》。

1980年10月,在日内瓦美苏两国就中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前期的谈判并不顺利,先后进行了6轮谈判,共110次会议,美苏两国经过博弈,才达成初步的共识。在1987年12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中导条约》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但对海基和空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并没有做出限制。该条约还规定美苏两国要销毁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子弹头的导弹、导弹的陆基发射器。随后美苏两国按照条约规定履行,开始销毁各自的中导导弹,至今已经销毁2692枚导弹。

《中导条约》的签订是二战后美苏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极大地缓和了美苏两国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是阻止冲向核战争的刹车,真可谓意义重大。然而,不久之后,苏联解体,俄罗斯没落,美国一家独大,原有的势力平衡被打破,《中导条约》被美国所厌弃。

美国认为苏联解体,俄罗斯一落千丈,美国和俄罗斯的力量不对等,俄罗斯没有资格要求美国继续遵守该条约,并且该条约束缚了美国的手脚,美国佬很不爽,于是乎就改进战斧导弹,打擦边球。而俄罗斯也不示弱,也大力发展“伊斯坎德尔-K”陆基巡航导弹,其射程接近500公里,也在打擦边球。于是乎,美国就指责俄罗斯违反《中导条约》的规定,要求俄罗斯销毁相关的导弹。同时,俄罗斯也指责美国违反规定。就这样美国和俄罗斯从2014年就开始相互指责,互放狠话。

后来,特朗普上台后,不惯着俄罗斯的普京,直接在2019年2月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将于2019年2月2日起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启动退约程序,启动为期6个月的退约程序。就在8月2日,《中导条约》正史失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中导条约》失效后,世界会失去阻止冲向核战争的刹车。

就在同一天,美国国防部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将开始研发此前受《中导条约》限制的陆基常规中程导弹。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2日表示,退出《中导条约》是美国无视自身国际承诺,奉行单边主义的又一消极举动。美国的真实目的是自我松绑,谋求单方面军事和战略优势。

华春莹指出,如果美国退出条约后恢复中导研发和部署,将严重影响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加剧紧张和不信任,冲击现有国际核裁军和多边军控进程,威胁有关地区和平与安全。因此,才有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关于失去失去阻止冲向核战争的刹车的警告。

总之,不要以为核战离我们很远,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才能避免核战,确保国家安全。这个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各位,你们认为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7
没有了限制使用核武器的约束。《中导条约》失效,使签约方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核武器。
第2个回答  2020-07-27
因为《中导条约》失效后,各国就会开始研究导弹,很有可能会发生战争。
第3个回答  2020-07-27
因为这个条约对核战争的阻止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国家都在遵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