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孩子遗弃了,孩子长大后会认亲生父母吗?

如题所述

父母把孩子遗弃了,孩子长大以后肯定是会认亲生父母的,父母当时遗弃孩子肯定有原因的,说明白了就没事儿了,孩子会理解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文|歆小迪 图片|来自网络
01
在一个认亲节目中,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世界射击冠军魏晓丹,2岁时被亲生父母送人,她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至于送人的原因,并不是养不起,虽然家中确实贫困,但父母送走魏晓丹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我想他们把三女儿送人的原因无非就是重男轻女,想要一个儿子。
魏晓丹被养父母收养后,虽然家中也不富裕,但他们捡废品供魏晓丹念书,训练。期间魏晓丹的亲生父母还找养父母一家借过两次钱,至今也未还,他们可能认为给了你家一个孩子,给我们点钱是应该的。
除了借钱,他们从没有提过要与魏晓丹相认。可得知魏晓丹得了世界冠军后,亲生父母忽然要认亲了,养父母一家不堪其扰,搬家了。亲生父母锲而不舍,又从民政局打听到了她的住处,坚决要认亲。养父母一家很善良,对晓丹说,随你的意愿,你想认就认。但魏晓丹坚决不想认亲,于是亲生父母一家就想借助媒体来达成认亲的目的。
一家人在节目中要求晓丹认他们。
亲姐姐说:因为坐在这儿的,才是你的爸爸妈妈,我们才是你真正的亲人。
晓丹说:他们没有对我履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称他们为爸爸妈妈……
亲妈甚至下跪哭诉:“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现场观众和嘉宾也纷纷指责魏晓丹:“一定要认这个亲,不然社会舆论会怎么看她!”
甚至还有人说:“父母的恩情大过天。”
不过晓丹态度非常坚决,就是不认。
晓丹目前的经济状况其实并不太好,她获得世界冠军后因伤退役,医疗费生活费自理,冠军奖励不到1万元。现在还在自费上大学。
后来亲生父母一家了解到晓丹真实的经济状况后,也决定不认亲了。哎,亲生父母这一家也真是现实。
以为女儿获得冠军了,有钱了,就想人回来给自己养老,得知孩子过得也一般,就放弃了。这样的认亲完全没有亲情可言,就是想让孩子给自己养老。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孝顺父母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为人父母者可曾想过,如果只生不养,父母自己的养育子女的责任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让子女感恩赡养自己呢?
尹建莉老师说:“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父母既然生下了孩子,除非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则就应该有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如果生而不养,自己都严重的渎职,枉为父母,又如何能够强求孩子回馈自己呢?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幸好晓丹会遇到一个好人家,过的不错。
02
娜娜和晓丹一样也是因为家庭重男轻女的原因而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她和养父常年居住在远离自己原本的家三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亲生父母有了儿子后,全身心的宠溺儿子,根本不记得娜娜,更别说来看她。
好在养父对她视如己出,养父把她照顾的很好,娜娜生活过的一帆风顺,可这一切的平静却在娜娜16岁那年被打破了。
亲生父母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这个时候才不得已的想到了十六年前被自己丢弃的娜娜。让娜娜给他们儿子捐骨髓,养父母为了女儿的安全,提出去好一点的医院移植,亲生父母嫌贵不愿意。一气之下,养父不让女儿做移植手术了。
没想到,愤怒的亲生父母直接冲到了娜娜的学校,拉住娜娜,告诉娜娜,她是她的亲生母亲,她要救的,是她自己的亲生弟弟。校长报了警,在派出所里,陈玲对娜娜说,我是你的亲生母亲,娜娜说,我不认。陈玲说,我要你捐骨髓,娜娜说,我不捐。
第二天一早,乡镇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指责娜娜父女一家的公开信。
“只认钱不认人,完全没有正常人的同情心……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做人的本质,他的灵魂已经扭曲了”之类的激烈言辞充斥在信上。
有人问娜娜的亲妈,考虑过对女儿会造成什么影响吗?陈玲皱紧眉头,盯着询问者,说,“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但那种感觉肯定是不舒服的。”
最后,娜娜彻底拒绝了骨髓移植的请求。
因为是个女孩,父母抛弃她,十几年来不闻不问,一朝寻她而来,只为了要她移植骨髓给弟弟。怎么会有这样的亲生父母?
对于那些只把孩子生了下来,最后因为某些因素而抛弃的,都是很难原谅的。那些没有养,却还偏偏生的父母,凭什么你的后代要孝敬你?即使孝敬,也要孝敬那个养他长大成人的再生父母。
相比养育孩子,生孩子可要简单很多,只是不管怎么样,当我们打算哺育一个生命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为了孩子倾注心血的准备。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弃之不顾。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不能光想着子女要对自己感恩,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为人父母的“养育之责”,做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尤其是在孩子童年时,更需要父母足够的爱!
03
孩子 18岁以前的抚养是父母的义务,生孩子之前,你可以根据养亦或不养决定生亦或不生。俗话说得好,“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大事”,生孩子本来就应该慎重。一旦决定生下来,18岁前让孩子吃饱饭完全是一种义务,如果觉得累、觉得生气,那只能说这是你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
很多孩子在遭遇父母不公正对待,被忽略,被轻视时,也曾愤怒和委屈,质问父母“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生我!”
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生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惠!”真是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满足,不懂事的孩子,白眼狼。
很多人也说,父母生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情。其实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的,父母善待孩子,孩子善待父母,本质上都应该出于爱和尊重。
如果小时候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支持,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这个那个。你没给孩子的东西,又怎能指望孩子长大后还给你。

在电视剧《天道》中,母亲说,“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我到最后却落到这个地步,生儿育女有什么用?” 王志文说,“妈,如果您养儿是为了防老,就别说母爱有多么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这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俩说呢!”

生命的确是父母赐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背负一辈子的心里债。所有的爱,与被爱,都应该是良性的互动。可现实中好多家庭就像美剧《Casual》说的一样,我们花了一生时间等待来自父母的一个道歉。父母花了一生等待来自我们的一声感谢。我们都等不到。
去年微博上有个话题占据热搜榜位:父母生而不养将被惩戒。
有多少不称职的家长,不配成为父母。
“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它要求你从头开始培养一个生命,你的每一个决定,甚至都可能改变他/她的一生。
《生命的精彩》里提到了为什么生孩子,这个答案让很多人感动: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何以为家?
有爱才是家。
end
第2个回答  2022-06-21
文|歆小迪 图片|来自网络
01
在一个认亲节目中,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世界射击冠军魏晓丹,2岁时被亲生父母送人,她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至于送人的原因,并不是养不起,虽然家中确实贫困,但父母送走魏晓丹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我想他们把三女儿送人的原因无非就是重男轻女,想要一个儿子。
魏晓丹被养父母收养后,虽然家中也不富裕,但他们捡废品供魏晓丹念书,训练。期间魏晓丹的亲生父母还找养父母一家借过两次钱,至今也未还,他们可能认为给了你家一个孩子,给我们点钱是应该的。
除了借钱,他们从没有提过要与魏晓丹相认。可得知魏晓丹得了世界冠军后,亲生父母忽然要认亲了,养父母一家不堪其扰,搬家了。亲生父母锲而不舍,又从民政局打听到了她的住处,坚决要认亲。养父母一家很善良,对晓丹说,随你的意愿,你想认就认。但魏晓丹坚决不想认亲,于是亲生父母一家就想借助媒体来达成认亲的目的。
一家人在节目中要求晓丹认他们。
亲姐姐说:因为坐在这儿的,才是你的爸爸妈妈,我们才是你真正的亲人。
晓丹说:他们没有对我履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称他们为爸爸妈妈……
亲妈甚至下跪哭诉:“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现场观众和嘉宾也纷纷指责魏晓丹:“一定要认这个亲,不然社会舆论会怎么看她!”
甚至还有人说:“父母的恩情大过天。”
不过晓丹态度非常坚决,就是不认。
晓丹目前的经济状况其实并不太好,她获得世界冠军后因伤退役,医疗费生活费自理,冠军奖励不到1万元。现在还在自费上大学。
后来亲生父母一家了解到晓丹真实的经济状况后,也决定不认亲了。哎,亲生父母这一家也真是现实。
以为女儿获得冠军了,有钱了,就想人回来给自己养老,得知孩子过得也一般,就放弃了。这样的认亲完全没有亲情可言,就是想让孩子给自己养老。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孝顺父母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为人父母者可曾想过,如果只生不养,父母自己的养育子女的责任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让子女感恩赡养自己呢?
尹建莉老师说:“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父母既然生下了孩子,除非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则就应该有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如果生而不养,自己都严重的渎职,枉为父母,又如何能够强求孩子回馈自己呢?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幸好晓丹会遇到一个好人家,过的不错。
02
娜娜和晓丹一样也是因为家庭重男轻女的原因而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她和养父常年居住在远离自己原本的家三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亲生父母有了儿子后,全身心的宠溺儿子,根本不记得娜娜,更别说来看她。
好在养父对她视如己出,养父把她照顾的很好,娜娜生活过的一帆风顺,可这一切的平静却在娜娜16岁那年被打破了。
亲生父母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这个时候才不得已的想到了十六年前被自己丢弃的娜娜。让娜娜给他们儿子捐骨髓,养父母为了女儿的安全,提出去好一点的医院移植,亲生父母嫌贵不愿意。一气之下,养父不让女儿做移植手术了。
没想到,愤怒的亲生父母直接冲到了娜娜的学校,拉住娜娜,告诉娜娜,她是她的亲生母亲,她要救的,是她自己的亲生弟弟。校长报了警,在派出所里,陈玲对娜娜说,我是你的亲生母亲,娜娜说,我不认。陈玲说,我要你捐骨髓,娜娜说,我不捐。
第二天一早,乡镇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指责娜娜父女一家的公开信。
“只认钱不认人,完全没有正常人的同情心……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做人的本质,他的灵魂已经扭曲了”之类的激烈言辞充斥在信上。
有人问娜娜的亲妈,考虑过对女儿会造成什么影响吗?陈玲皱紧眉头,盯着询问者,说,“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但那种感觉肯定是不舒服的。”
最后,娜娜彻底拒绝了骨髓移植的请求。
因为是个女孩,父母抛弃她,十几年来不闻不问,一朝寻她而来,只为了要她移植骨髓给弟弟。怎么会有这样的亲生父母?
对于那些只把孩子生了下来,最后因为某些因素而抛弃的,都是很难原谅的。那些没有养,却还偏偏生的父母,凭什么你的后代要孝敬你?即使孝敬,也要孝敬那个养他长大成人的再生父母。
相比养育孩子,生孩子可要简单很多,只是不管怎么样,当我们打算哺育一个生命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为了孩子倾注心血的准备。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弃之不顾。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不能光想着子女要对自己感恩,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为人父母的“养育之责”,做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尤其是在孩子童年时,更需要父母足够的爱!
03
孩子 18岁以前的抚养是父母的义务,生孩子之前,你可以根据养亦或不养决定生亦或不生。俗话说得好,“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大事”,生孩子本来就应该慎重。一旦决定生下来,18岁前让孩子吃饱饭完全是一种义务,如果觉得累、觉得生气,那只能说这是你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
很多孩子在遭遇父母不公正对待,被忽略,被轻视时,也曾愤怒和委屈,质问父母“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生我!”
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生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惠!”真是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满足,不懂事的孩子,白眼狼。
很多人也说,父母生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情。其实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的,父母善待孩子,孩子善待父母,本质上都应该出于爱和尊重。
如果小时候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支持,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这个那个。你没给孩子的东西,又怎能指望孩子长大后还给你。

在电视剧《天道》中,母亲说,“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我到最后却落到这个地步,生儿育女有什么用?” 王志文说,“妈,如果您养儿是为了防老,就别说母爱有多么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这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俩说呢!”

生命的确是父母赐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背负一辈子的心里债。所有的爱,与被爱,都应该是良性的互动。可现实中好多家庭就像美剧《Casual》说的一样,我们花了一生时间等待来自父母的一个道歉。父母花了一生等待来自我们的一声感谢。我们都等不到。
去年微博上有个话题占据热搜榜位:父母生而不养将被惩戒。
有多少不称职的家长,不配成为父母。
“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它要求你从头开始培养一个生命,你的每一个决定,甚至都可能改变他/她的一生。
《生命的精彩》里提到了为什么生孩子,这个答案让很多人感动: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何以为家?
有爱才是家。
end
第3个回答  2022-06-23
文|歆小迪 图片|来自网络
01
在一个认亲节目中,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世界射击冠军魏晓丹,2岁时被亲生父母送人,她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至于送人的原因,并不是养不起,虽然家中确实贫困,但父母送走魏晓丹后,又生了一个儿子,我想他们把三女儿送人的原因无非就是重男轻女,想要一个儿子。
魏晓丹被养父母收养后,虽然家中也不富裕,但他们捡废品供魏晓丹念书,训练。期间魏晓丹的亲生父母还找养父母一家借过两次钱,至今也未还,他们可能认为给了你家一个孩子,给我们点钱是应该的。
除了借钱,他们从没有提过要与魏晓丹相认。可得知魏晓丹得了世界冠军后,亲生父母忽然要认亲了,养父母一家不堪其扰,搬家了。亲生父母锲而不舍,又从民政局打听到了她的住处,坚决要认亲。养父母一家很善良,对晓丹说,随你的意愿,你想认就认。但魏晓丹坚决不想认亲,于是亲生父母一家就想借助媒体来达成认亲的目的。
一家人在节目中要求晓丹认他们。
亲姐姐说:因为坐在这儿的,才是你的爸爸妈妈,我们才是你真正的亲人。
晓丹说:他们没有对我履行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我不能称他们为爸爸妈妈……
亲妈甚至下跪哭诉:“给我一次机会,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现场观众和嘉宾也纷纷指责魏晓丹:“一定要认这个亲,不然社会舆论会怎么看她!”
甚至还有人说:“父母的恩情大过天。”
不过晓丹态度非常坚决,就是不认。
晓丹目前的经济状况其实并不太好,她获得世界冠军后因伤退役,医疗费生活费自理,冠军奖励不到1万元。现在还在自费上大学。
后来亲生父母一家了解到晓丹真实的经济状况后,也决定不认亲了。哎,亲生父母这一家也真是现实。
以为女儿获得冠军了,有钱了,就想人回来给自己养老,得知孩子过得也一般,就放弃了。这样的认亲完全没有亲情可言,就是想让孩子给自己养老。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孝顺父母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是为人父母者可曾想过,如果只生不养,父母自己的养育子女的责任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让子女感恩赡养自己呢?
尹建莉老师说:“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父母既然生下了孩子,除非是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则就应该有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如果生而不养,自己都严重的渎职,枉为父母,又如何能够强求孩子回馈自己呢?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幸好晓丹会遇到一个好人家,过的不错。
02
娜娜和晓丹一样也是因为家庭重男轻女的原因而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孩子,她和养父常年居住在远离自己原本的家三百公里之外的地方,亲生父母有了儿子后,全身心的宠溺儿子,根本不记得娜娜,更别说来看她。
好在养父对她视如己出,养父把她照顾的很好,娜娜生活过的一帆风顺,可这一切的平静却在娜娜16岁那年被打破了。
亲生父母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这个时候才不得已的想到了十六年前被自己丢弃的娜娜。让娜娜给他们儿子捐骨髓,养父母为了女儿的安全,提出去好一点的医院移植,亲生父母嫌贵不愿意。一气之下,养父不让女儿做移植手术了。
没想到,愤怒的亲生父母直接冲到了娜娜的学校,拉住娜娜,告诉娜娜,她是她的亲生母亲,她要救的,是她自己的亲生弟弟。校长报了警,在派出所里,陈玲对娜娜说,我是你的亲生母亲,娜娜说,我不认。陈玲说,我要你捐骨髓,娜娜说,我不捐。
第二天一早,乡镇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指责娜娜父女一家的公开信。
“只认钱不认人,完全没有正常人的同情心……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做人的本质,他的灵魂已经扭曲了”之类的激烈言辞充斥在信上。
有人问娜娜的亲妈,考虑过对女儿会造成什么影响吗?陈玲皱紧眉头,盯着询问者,说,“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但那种感觉肯定是不舒服的。”
最后,娜娜彻底拒绝了骨髓移植的请求。
因为是个女孩,父母抛弃她,十几年来不闻不问,一朝寻她而来,只为了要她移植骨髓给弟弟。怎么会有这样的亲生父母?
对于那些只把孩子生了下来,最后因为某些因素而抛弃的,都是很难原谅的。那些没有养,却还偏偏生的父母,凭什么你的后代要孝敬你?即使孝敬,也要孝敬那个养他长大成人的再生父母。
相比养育孩子,生孩子可要简单很多,只是不管怎么样,当我们打算哺育一个生命的时候就应该做好为了孩子倾注心血的准备。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将一个鲜活的生命弃之不顾。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不能光想着子女要对自己感恩,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为人父母的“养育之责”,做一个真正称职的父母!尤其是在孩子童年时,更需要父母足够的爱!
03
孩子 18岁以前的抚养是父母的义务,生孩子之前,你可以根据养亦或不养决定生亦或不生。俗话说得好,“世界上除了生死都是大事”,生孩子本来就应该慎重。一旦决定生下来,18岁前让孩子吃饱饭完全是一种义务,如果觉得累、觉得生气,那只能说这是你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
很多孩子在遭遇父母不公正对待,被忽略,被轻视时,也曾愤怒和委屈,质问父母“既然不喜欢我,为什么要生我!”
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我生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惠!”真是一个不知道感恩,不知道满足,不懂事的孩子,白眼狼。
很多人也说,父母生了你就是最大的恩情。其实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也应该是相互的,父母善待孩子,孩子善待父母,本质上都应该出于爱和尊重。
如果小时候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爱,陪伴和支持,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这个那个。你没给孩子的东西,又怎能指望孩子长大后还给你。

在电视剧《天道》中,母亲说,“都说养儿防老,养儿防老,我到最后却落到这个地步,生儿育女有什么用?” 王志文说,“妈,如果您养儿是为了防老,就别说母爱有多么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这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俩说呢!”

生命的确是父母赐予,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背负一辈子的心里债。所有的爱,与被爱,都应该是良性的互动。可现实中好多家庭就像美剧《Casual》说的一样,我们花了一生时间等待来自父母的一个道歉。父母花了一生等待来自我们的一声感谢。我们都等不到。
去年微博上有个话题占据热搜榜位:父母生而不养将被惩戒。
有多少不称职的家长,不配成为父母。
“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它要求你从头开始培养一个生命,你的每一个决定,甚至都可能改变他/她的一生。
《生命的精彩》里提到了为什么生孩子,这个答案让很多人感动: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参与意味着付出与欣赏。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们争门面,不用为我们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们养老。我们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们有机会与他(她)同行一段。
何以为家?
有爱才是家。
end
第4个回答  2021-12-20
孩子长大后会认亲生父母的,因为父母和和孩子之间并没有并没有严重的利益关系,可能父母之间是某种原因所致,血缘关系是改变断情缘,孩子大了自然会理解的。不过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做好父母的准备,就不要去牺牲孩子的一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