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一下,土木堡之后的大明并没有迅速走下坡路,靖康之耻后诞生了南宋,严格意义上也不算是立即走了下坡路。其余几个皇朝的几场战争倒是可以这样说。但,凡是中国古代皇朝开始走下坡路,都不仅仅是因为一场战争所影响的,这些都只是表象,且就算有影响国运的战争也大多集中在皇朝的中后期。其衰落的实质无不是积重难返,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土地制度的崩溃。这些皇朝之所以初期都堪称治世,也和土地有关。他们建立初期国家往往都经历了长时间的动乱,土地关系也被搅乱,大片田地荒置。并且因为战争大量人口死亡,所以综合下来导致田多地少。建国初期统治者只要对这些土地合理分配,即可获得人心,再加上刚经历过战乱,百姓珍惜太平生活,统治者结合百姓愿望加以发展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成效。
而皇朝后期比如唐中后期以及清中后期无一不是土地兼并愈发猖獗,破产农民也愈来愈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自然也在增多,接着农民起义等现象便接踵而至,皇朝也愈发衰微。
2.国家政策的僵化。除此以外政策的制定也是一个因素,建国初期一般会结合民意适时的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而后期则政策愈来愈僵化。同时国家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这其中的某些政策已不适宜当下的社会,但因为祖宗家法等限制,以及皇朝中后期的君臣间只求守成,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扼杀创新活力,这样下去,国家自然要走下坡路。
3.税收。还有税收也是一方面,国家初期,开国君主一般都比较强势有威望且自身治国能力强,能够有效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面对这样的君主臣工们自然也是兢兢业业,贪腐以及消极怠工现象较少发生,这自然能够保证税收的充分进行从而维持政府的各项政策实施,形成良性循环。而后期的君主身居宫闱往往不具备开国之君的威望与能力,对臣工的控制与制约自然也不如前代。而这些臣工自然会趁此机会开启“腐化”之路,将国家税收中饱私囊,并参与土地兼并,使整个国家的形势进一步下降。
直至演变为战争与毁灭。